活动方案的专业性能够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优秀的活动方案能够为我们提供清晰的目标导向,确保集体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课活动方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会唱歌曲。
2.初步能以不同的角色学习唱歌表演,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演能力。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小鸡小鸭一起游戏及朋友间的友情。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
2.小鸭、小鸡图片
3.头饰(小鸭、小鸡)与幼儿数量相同。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讲述小鸭小鸡的故事。
1.“小朋友,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动物们都要出来玩了。呀,看谁来了呀?(小鸭)小鸭摇摇摆摆地来到草地上,真开心”。
2.提问:小鸭是怎么来到草地上的呀?谁来学一学这只小鸭呢?(学小鸭走路)
3.我们看看草地上还来了哪个小动物呢?(小鸡)小鸡快快乐乐地来到草地上,它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做做这只快乐的小鸡呢?(学小鸡走路)
4.小鸭小鸡都来到了草地上,两个好朋友碰在一起了,提问:两个好朋友怎么样了?(碰在一起),小鸭连忙跟小鸡打招呼,它是怎么打招呼的呢?(出示节奏谱1 嘎 嘎 嘎)小鸡是怎么打招呼的?(出示节奏谱2 叽 叽 叽)
5.打完招呼后,他们还开心的唱起了好听的歌。(嘎嘎 嘎)(叽叽 叽)他们一同唱歌、一同游戏。
二、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1.带领幼儿朗诵歌词,记住歌词内容。“老师把小鸭和小鸡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学一学。”(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清唱歌曲。“老师还能把这首儿歌唱出来,你们想听吗?”
3.幼儿演唱。“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吧。”
三、进一步演唱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配合动作分角色演唱。
3.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唱。
四、结束活动。请你和好朋友手拉手,我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喽!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2
活动准备
音乐、玫瑰花一只
活动目标
积极参加邀请舞表演,体验新疆舞的魅力。
在邀请舞程中,会调控空间位置,不和朋友碰撞。
在学跳新疆舞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根据音乐的变化跳邀请舞。
活动过程
一、教师示范舞蹈吸引幼儿兴趣。
1、 律动入室(做新疆舞蹈托帽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小红帽们刚刚老师进入活动室做了什么动作?你知道这个动作来源哪个民族?
刚才音乐的节奏特点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2、提问带入活动。
师:小红帽们,我们到奶奶家去玩喽! 幼儿听舞蹈音乐《送你一朵玫瑰花》边做托帽动作走成双圆圈。
二、学习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1. 教师示范动作:学习新疆舞基本动作,前后点步、踮步,托帽、摇头等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新疆舞的基本动作。
这叫什么步?(踮步)
放在音乐中那个地方呢?(前奏、交换舞伴)
这个舞步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托帽、摇头、前后点步,可以用在于舞伴跳舞时)
还有哪些新疆舞的动作呢?(幼儿自由创编)
2.幼儿听音乐学跳邀请舞《送你一朵玫瑰花》
(1)师:我们已学了许多新疆舞的动作,现在我们再来听音乐做一做好吗?
自己先想想看音乐做什么动作最好看,最喜欢哪个动作,你觉得你还可用什么比较漂亮的动作来表现?
(2)教师示范邀请舞。
师:看一看你们跳的跟老师跳的一样吗?
想不想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跳)
(3)示范舞伴的交换。
①、教师先与一名幼儿示范后再让全体幼儿练习。
② 、帮助幼儿掌握每到换舞伴这一难点时,教师就用语言提醒外圈幼儿横跨一点。
③、练习较熟练后让内外圈的幼儿对换。
(4)听音乐尝试交换舞伴。
(5)幼儿听音乐跳邀请舞、教师在旁观察。
(6)教师小结跳舞的不足之处,再一次跳邀请舞。
(7)听音乐不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整跳舞。
三、邀请老师一同跳邀请舞。
师:让我们邀请班上的其他老师一同和我们跳舞吧!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活动准备:
1、小鱼、小虾的头饰每人一个。
2、各种图形卡片若干。
3、录音机,音乐游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小客人到咱班做客,大家鼓掌欢迎!(出示小鱼、小虾的头饰。)它们要跟小朋友一起,用图形宝宝来做个游戏。你们高兴吗?(高兴)
二、讲解玩法
1、幼儿欣赏音乐《小鱼追小虾》。了解音乐的节奏。
2、讲解游戏的玩法、规则:
请大家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根据头饰请小朋友自由结伴成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鱼和小虾,小虾手拿一种图形藏在身上,大家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追逐,音乐停止小鱼追上小虾,说出小虾身上的图形是什么?像什么?两人相互交换角色,更换图形继续进行。如果说不出图形的名称,暂停游戏一次。
3、幼儿根据音乐自由表演游戏,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别人。
4、幼儿再次游戏,加深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三、教师小结
表扬游戏中表现棒的幼儿,指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下一次玩时注意。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体验生活活动的乐趣,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2.随节奏完成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能与同伴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
活动准备:
阅读绘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学唱歌曲《洗手啦》。
活动过程:
一、绘本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的兴趣
1.根据绘本谈话:西西他们在沙子下面挖出了那么多东西,一双双能干的小手给弄脏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呢?
2.复习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3.复习歌曲,用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4.复习歌曲,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对歌词的理解。
二、根据歌曲内容,模仿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
1.随节奏模仿转手腕、蹦跳步动作,师: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儿学习玩2人一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戏,会辨别输赢结果。
三、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2.幼儿2人一组自主玩游戏。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全班幼儿与教师玩一对多的单人猜拳游戏,熟悉最简单的玩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游戏玩法有完整感知)
2.双人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发挥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3.多人游戏。(推选一名领队,与领队相同为赢,幼儿学会主动关注他人)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知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要遵守小组约定)
五、放松活动:游戏吹泡泡
附:玩法一(双人游戏):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和aba结构,尝试用小鸭赶路和看花等相应的动作分别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悠扬。
2.欣赏b段音乐,学习划分b段乐句,并用点数花朵为花朵照相等动作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在自由表演时能保持自己和同伴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拥挤不碰撞,体验表演音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制作鸭妈妈和小鸭子的胸饰挂牌
活动过程:
1.欣赏b段音乐,扮演角色,引出课题。
⑴师:“鸭宝宝们,秋天到了,美丽的菊花都开放了,妈妈带你们一起去看菊展好吗?”
“看菊展一定要带上照相机拍照留念,你们喜欢拍照吗?拍照的时候你们喜欢摆什么样的造型呢?”
⑵鼓励幼儿摆出各种优美的造型动作。
⑶组织幼儿欣赏b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悠扬的'旋律美。
⑷和花儿照相游戏:花儿很美,我们小鸭子也很美,请大家听音乐和四朵花儿一起照相,感受和表现b段乐句的起、止及过程。(每个乐句,前面两小节朝不同方向点数四下表示找到四朵花儿,后两小节摆出和花儿照相的造型。语言提示:“一二三四,准备~咔嚓”。)
⑸再次欣赏b段音乐,反复练习表演动作。
2.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的欢快情绪。
⑴请幼儿欣赏a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好像小鸭子们在干什么?”
⑵教师描述情景:小鸭子起床了,伸伸懒腰,摆摆尾巴,跟着妈妈急急忙忙去看花展,它们走过田野游过小河,心里真高兴啊!
3.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结构并用动作表现乐曲。
⑴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结构。
师:“什么时候音乐听起来是小鸭子在赶路?什么时候听起来在看花拍照?”“看好花展,小鸭子们干什么去了呢?”
⑵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跟随音乐表演。教师提示:
前奏:小鸭睡觉、起床、整理羽毛
a段:小鸭走路、游泳
b段;:小鸭找花摆造型拍照
a段:小鸭走路、游泳、回家休息。
4.活动结束,激发再欣赏再表演得兴趣。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扮演角色与节奏游戏活泼、愉快的情绪
2.注意唱准歌曲中的.休止,唱得短促、干脆
3.拍准以下节奏:oⅩoⅩoⅩo|oⅩoⅩoⅩo‖
活动准备:节奏图一幅
活动过程:
1.进入活动室:唱《幸福拍手歌》
2.复习歌曲《小鸭小鸡》
今天,老师带着鸡宝宝和鸭宝宝来到这里玩游戏,他们很开心,开始唱起了自己的歌。
3.分部出示节奏图,进行练习。
⑴出示oⅩoⅩoⅩo|oⅩoⅩoⅩo‖
你们看到了什么?今天,小鸡小鸭出来散步,它们在干什么?
像蝌蚪一样的符号呀,是他们打招呼时说的话,我们来学一学。用手拍一次(老师点一次,我们就拍一次)
⑵出示ⅩⅩⅩoⅩⅩⅩo|ⅩⅩⅩoⅩⅩⅩo‖
他们遇到了之后就玩起了好玩游戏,你追我,我追你,玩得可开心啦!他们在跑的时候动作是慢还是快?
⑶完整展示
在完整拍完节奏时,先跟老师口头念歌词打节奏,再分别出示手与脚的图示,让幼儿根据图示分别用拍手、跺脚等方法把节奏各拍一遍(边唱边拍)
4.复习音乐游戏“找小猫”结束活动。
附:小鸭小鸡(节奏图)
Ⅹ―Ⅹ―|Ⅹ―Ⅹ―‖
oⅩoⅩoⅩo|oⅩoⅩoⅩo‖
ⅩⅩⅩoⅩⅩⅩo|ⅩⅩⅩoⅩⅩⅩo‖
Ⅹ―Ⅹ―|Ⅹ―Ⅹ―‖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2.学习唱十六分音符及间奏,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走与跑录音带、《小鸭子的舞》录音带、小鸭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着去,跑回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知道走的音乐慢,跑的音乐快一些。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走着去,跑回来练习走与跑的动作,音乐反复的`变化,加强幼儿对快慢的感受与辨别能力。
3.歌曲:“庆祝六一儿童节”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2)幼儿欣赏老师范唱《六一的歌》。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间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4.复习《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声音由弱到强,表现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领唱,齐唱练习。
(2)《大雨小雨》
幼儿分组,一组唱大雨,―组唱小雨,分组唱时注意衔接的要紧凑、自然,节奏准确合拍。
5.欣赏:《小鸭的舞》
(1)幼儿安静的欣赏《小鸭的舞》
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小动物的事?对是小鸭子的故事。你们仔细听听小鸭子在干什么?
(2)分段听:(1)─(11)要求幼儿集中精力听音乐,从欢快活泼的音乐声中听出小鸭子在高兴的跳舞,速度稍快。
(12)─(20)启发幼儿从音乐的表现手法上听出小鸭子很高兴的游泳,速度较慢。
(21)─(25)小鸭子们游泳后又继续愉快的跳起舞来,速度稍快。
结束部分:
幼儿戴上小鸭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听音乐做动作,感知音乐的快慢与表达的内容关系。幼儿自然地离开教室。
音乐课活动方案篇8
设计思路
偶尔读到《大米是怎么来的》这本图画书,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画面介绍了大米的“诞生”过程,于是我把图画书推荐给了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对农民种大米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找来相关视频给幼儿看时,他们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视频中农民欢快劳动的场面。由此,我想到设计一个舞蹈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进一步体验、感受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
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和舞蹈表现的需要,我选择了著名作曲家俞逊发创作的经典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农民种大米过程中的心情为线索,对乐曲进行了剪辑。第一段乐曲热情欢快:表现农民播种时的快乐、期盼: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表现农民劳作过程中的辛苦: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回忆一欣赏一想象一表现这几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种大米的心情,发现舞蹈创编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乐意伴随着变化的乐曲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
2.发现创编舞蹈的简单方法,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阅读过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已通过视频等形式初步了解种大米的过程。
(2)幼儿会用动作表现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学材料准备:
(1)将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制作成ppt。
(2)剪辑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3)幼儿装扮用的头巾、毛巾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梳理过程
1.这几天你们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大米是怎么来的?种大米的过程中农民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对大米种植过程的熟悉程度,便于梳理提炼;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舞蹈表现做了情感铺垫。】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回应,播放农民劳作的过程:播种一培植一收获。
4.小结:每年春天农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播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辛苦地培植,他们要施肥、喷洒农药、拔草,到了秋天就会迎来丰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辛勤地劳作,有苦也有甜。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似只是回忆导入,但实质是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表达、梳理、提炼等能力。在幼儿回忆后教师播放ppt,呈现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提炼,进一步理解大米“诞生”的过程,为后面欣赏音乐与舞蹈表现打下基础。】
二、欣赏乐曲,想象表现
1.欣赏乐曲,激发想象。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变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把农民种大米的过程表现出来呢?跳舞需要用什么伴奏呢(音乐)?
②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听上有什么感觉?乐曲有什么变化,在不一样的乐曲声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
(幼儿倾听乐曲时,教师结合乐曲的节奏以肢体动作来提示和帮助幼儿发现乐曲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结:这段乐曲是有变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觉得这段乐曲适合用来表演这个舞蹈。第一段热情欢快,适合表演农民充满期盼地播种和插秧时的愉快心情;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适合表演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辛苦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适合表演农民迎接丰收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第一遍欣赏乐曲只要求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听出乐曲有三段,乐曲有变化,并尝试想象将乐曲与不同的劳作场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2)第二遍欣赏:借助画面帮助想象。
①(播放ppt)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乐曲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②要求:边听边想,可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动作创编的情况,并提示幼儿进一步倾听乐曲的变化。)
?设计意图:第二遍欣赏增加播放ppt,根据乐曲的变化,ppt播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让幼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搭建阶梯。】
2.分段创编,探索方法。
(1)师生共同创编第一段(互动要点: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农民的劳作,比较舞蹈动作与平时所做的动作的区别)。
①提问: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播种、插秧吗?
②幼儿尝试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播种、插秧,教师在一旁观察、提示。
③教师请动作舒展、优美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寻找他们的优点。
④小结: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
(做“播种”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发现:把生活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插秧”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从同伴的表现中发现舞蹈动作要合着音乐才会更美。)
(2)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互动要点:探索动作和乐曲协调一致的表现方法)。
①提问:第二段乐曲可以表现农民在干什么?他们做了哪些事?
②幼儿轮流尝试表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
(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个动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余幼儿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作:全体幼儿共同表现及师生对比表现等。在做完三个动作后再引导幼儿体验农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动作来表现。)
③提问:怎么记住这么多的动作呢?记住了又怎么编进这么长的一段乐曲里呢?
④小结:编舞蹈时如果有很多动作,可以先想一想动作的顺序,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再根据乐曲的长短决定每个动作是否要重复,这样就能顺利地合上音乐了。
?设计意图:第二段乐曲相对较长,动作也比较多,在幼儿共同编完四个动作并达成共识后,如何将动作连起来并合进音乐里是对幼儿新的挑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自然地掌握创编舞蹈的小窍门。】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互动要点:寻找用舞蹈表现快乐的方法)。
①提问:第三段乐曲可以表现什么?收获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可以怎么样表现?
②小结:可以用快乐的表情、快乐的动作、快乐的舞步来表现开心、收获的喜悦心情。
③幼儿尝试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表现。
?设计意图:在分段创编的环节中,每一段的创编都应该有侧重点,跟前两段乐曲相比,这一段乐曲只要求幼儿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体现了教学的详略,使活动轻松、不拖沓,但在过程中对舞蹈表现的方法还是要梳理和提炼的。】
三、装扮表现,体验快乐
1.教师合着乐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儿发现教师表演的精彩点。
(1)提问:我表演得怎么样?哪里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结:我在表演前都会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农民的劳作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记,即记住动作的顺序;一边表演一边听,听乐曲的变化。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农民,体验着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并用表情来告诉大家。
2.幼儿戴上头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乐曲再次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师的表现是对幼儿所发现的创编方法的一个运用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动作连贯等。最后再让幼儿装扮并进行完整的表演,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音乐课活动方案优秀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