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出色的作文可以展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优秀的作文可以激发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陶渊明作文6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1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
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
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
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2
也许人生路途中所遭遇的磨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吧,困难的环境中总是能锻造出人才。正是陶渊明当时的环境所迫,才会有那么多的好诗,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渐渐地征服我们的心灵。在光鲜亮丽的表面,成功的背后总会有些不如意。当有些选择有些磨难种种浮此刻面前的时候,当我们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的时候。真的很羡慕陶渊明的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而腐朽,就像陶渊明在我们心中,留给我们的他那些高贵品质。我心中的陶渊明,他是后人的典范。
陶渊明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那么潇洒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没有勇气来应对生活得是后人的典范。陶渊明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品乡间淡,观风中寒菊,活得那么潇洒自在。看似,他好像真的没有勇气来应对生活得不幸,可是谁又能感受的到他内心得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才会在百般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背后的无奈、焦灼、伤痛谁又能真正理解。当他放弃那些官场名利的同时,他也得到了欢乐。
山清水秀,使人忘俗,他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在隐居中拥有的淡然心态、豁达胸怀。他过的那种闲情逸致生活是多少人都向往,都一向念念不忘的。人们都钦佩陶渊明,他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质;有着不与反动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的诗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那份牵肠挂肚的哀愁,那些溢满心田的美妙,似乎就是天上飘逸的白云,永存于中华民族的上空,更是留在我们的心中……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3
一册册汗青以悠远名扬的口吻在我们的耳边倾吐中国的千年沧桑。掩耳息心,千军万马气势恢弘地奔涌而来。朝盛朝衰似轮盘般不住旋转。烟波浩淼的滚滚历史长河中,有哪一瓢能够沁润心脾呢?
王侯将相,天子为上的宫宇熠熠生辉,好不气派,但象征荣誉的金砖玉瓦中,以腥臭的暗红色浓血来筑造高不可攀的权力之柱。锦衣华服下的灵魂,用无知觉的冰若寒霜的心制造看似金光夺目的财富,但高贵的心灵无法容忍这不堪的一切,于是毅然跨出欲望的围巢,两袖清风,健步而去。
寻一处依山傍水之所,搭两间简朴平淡之屋,围三亩自耕自食之地,栽四棵稚小挺立之苗……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中感受汗水的欣喜。闲时啜饮自得,淡淡的酒香温润顺喉,不禁惬意抿嘴而笑。低矮的小茅屋怎堪比高楼阔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何能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贵荣华相提并论,清粥小菜的朴素如何与玉盘珍馐相媲美。
陶渊明因拥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而蕴为千古传诵的田园诗人,而我们如能获取如此淡定自若的旷达,想必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都演化为各色各味的调味品,曲折跌宕的道路将化身成最触动人心的交响曲。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会在你的心中构起一番世外桃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的思想摒弃了外界的浮华喧嚣和世俗的功名利禄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如天鹅湖般清澄、静谧,如灯塔般明亮。这样,我们才能精准地测量灵魂的高度。
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学会了还自己一片碧空,懂得了观赏柔软洁白的云朵,爱上了让跳动的心来解答我的疑惑。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4
吹风的感觉,好清、好爽!我漫步在满山盛开的映山红中。映山红开得特别鲜艳,连山也被这鲜艳的花儿点缀的那么美丽。看起来就像一个“仙境”一般。
我望望四周,看见了一条小溪。顺着小溪走去,我来到了一片桃花的世界。在一片桃花林中我看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他手里端着一壶酒,神情显得非常的悠闲。
看着老人悠闲自得的样子,我想他一定就是我此行寻访的对象—陶渊明。我快步走到他跟前,恭恭敬敬的鞠了一个躬:“您好老先生,请问您是不是姓陶,名唤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呢?”老人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不禁哈哈大笑:“是啊,小老儿就是陶渊明。”我一指眼前的丛丛桃花:“这是不是就是您讲的‘桃花源’呢?”陶渊明点了点头说:“不错,我生活的'年代战乱太多了,我眼睁睁的看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心非常的痛苦。然而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就只能隐居于此,在战乱中寻觅一处清静的场所。”老人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看你这一身奇装异服,你不像是这里的人吧!”我笑着说:“哈哈,您说对了,我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专程来拜访您老人家的,顺便也来看看这个‘桃花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让您那么向往。”“那你们那个世界人民的生活好吗?”“嗯”我点了点头:“我们那里以前都很好。没有战乱,人民都健康幸福的生活着。丝毫不比您这里差呢!。”
微风轻轻一吹,四周的香味就扑面而来,令人心醉。这是下起了绵绵细雨……
我和陶渊明并排走着……和着雨声我轻轻的哼起了歌儿,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好像是为我伴奏……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5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知道?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直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理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着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表现。
我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己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理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6
话说在东晋,有一奇人叫陶渊明,人们都认为他是一名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我却不这麽认为。。
主要依据就是这篇《五柳先生传》,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而这篇文章也就是揭露陶渊明真正身份的一篇代表作。
我初次读完这篇文章,就意识到一点,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陶渊明,而是他的学生为揭露他丑陋行为而写的一篇匿名信。由于文章写的是陶渊明,所以后人认为作者就是陶渊明。为什麽说是他的学生,文章第一段有解释“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在古代,先生都是称呼老师用的,所以是他的学生。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给他留情面没直接写出他就是陶渊明。接下来就写出了他的'种种不足。“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主要因为他学历不高,说话怕被别人笑话,所以干脆不说,对于荣华富贵更是不敢妄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他好学,由于有许多字不认识,所以只读懂大意。(这可能是唯一夸他的地方,毕竟做人不能太绝吗!)而每当真正读动一句话时,就异常高兴,以至忘记吃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如果有一句话实在不能理解,就借酒消愁了,又由于他经常不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养成了喝酒的毛病,最后把家都喝穷了。“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的邻居知道他爱喝酒,所以很少喝酒,但一喝酒他就闻到了。一喝就没完,还希望喝醉。最后赶紧走,不想让别人追到他管他要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紧接着,邻居们就把他的住所都拆了,用来抵债。就出现了“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景象,他也就认了。“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就是他的学生在咒他赶紧死。
文章最后一段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与我的学说不一样,我就不再多说。
这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7
暗夜,万籁俱寂。我拿着令人触目惊心的考卷,走在羊肠小道上。惟有冰冷的月亮伴着我。
冥冥之中,我来到间住宅。宅边的五棵柳树在寒风下狂舞着。那舞动的枝条犹如鞭子,狠狠地抽在我心上。
多情的月亮终于消失在我的上空,伴着另一个人去了。
黑幕中,一位先生扛着锄头伴着月光向我走来。再近些,只见他短褐穿结,手里还拿着酒壶。莫非,他乃是五柳先生?
“小女子何等悠闲,大临寒舍。”他发话了。
我轻笑一声:“先生乃彭泽县县令,怎会是寒舍?”
“那官,我早已辞了。”他有些不屑“我堂堂一个男子,怎能为五斗米折腰?”
“好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但先生隐居在此,那又有何出息?”我反问道。
“田园生活如此甚好,怎能跟污浊官场相提并论。我在这‘衔觞赋诗’,‘无案牍之劳形’,妙也!
一阵沉默过后,他瞥见了我的考卷,说道:“你落榜了?”我木纳地点点头。他又接着说:“落榜又有何哀伤,应调好心态,以备下次迎战。”
“你寒窗苦读十年,最后竟落得这下场,你不怕我重蹈覆辙?”
他摆摆手,说:“这不同。你乃处于太平之世,无动乱扰民。岂能跟东晋相比。我可‘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你也可‘不为挫折而驻足’。莫非,你们现代人的思想退化了。”
不为挫折而驻足,对,就是这样!我激动得说:“先生点通了我,我乃感激不尽。定不负先生之意。来日再聚……”
柔情的月光伴着我,洒下一抹银光。而我奔驰在银色的小路上……
“叮叮叮”可恶的闹钟又响起来。忽然,一切都不见了。我从床上爬起。哦,原来是一场梦。“庄生晓梦迷蝴蝶”,看见桌上的试卷,我不再彷徨……
陶渊明作文600字篇8
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对待名利,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而从古至今,又有几人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大多都是“义无反顾”的追逐著名利,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几多沮丧。
而说到淡泊名利,那就一定要说陶渊明了,他是一名诗人,更是一名隐士。他的大部分都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官场的厌恶,比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园田居·三》中的“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
而中国古代“追逐名利”盛行,每个人都梦想着通过考试入朝做官,走上人生巅峰。而陶渊明的梦想确实回家种田呢?一个所有人都想摆脱的事情?然而事实上陶渊明最初的梦想也不是这个,《归园田居·其三》中提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所以其实陶渊明也根本1不擅长耕种。最初他也满腔热血,总有伟大的`抱负。但晋朝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车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除了社会环境的逼迫,还有陶渊明自身的原因。他自命清高,孤芳自赏: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不远的彭泽做县令。不久,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位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身边的人对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重小节,衣服要穿的整洁,态度要谦卑,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坏话的。”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军饷,像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于是马上辞职,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几天的彭泽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官。
离开了官场的喧嚣,陶渊明也真真切切的感受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肺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名利,陶渊明所欲也,品德,亦其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名利而去道义者也。
陶渊明作文600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