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读后感时,加入个人的情感色彩,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与作品的深层连接,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名著300字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1
高中时看《百年孤独》看得我很凌乱,只记得人能诡异地长出猪尾巴来。最近这本书又掀起了一股热潮,看看马尔克斯的传记有助于加深对这部伟大作品的理解。
加西亚马尔克斯总把它和外公外婆以及儿时的记忆联系在一起。
据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忆,大屋的很多房间是空着的,其所以空着的原因是它们的居住者死了可能是哪个亲戚,比如他的舅老爷拉萨罗科特斯、姨奶奶佩特拉科特斯或者姨妈玛尔加丽塔。为了纪念他们,房间一直空着。后来孩子们长大了,房子不够住了,外婆就请人加建几间。因此,实际上,房子由四部分组成,建成于不同时期。
住在那么一座大屋里,加西亚马尔克斯难免感到既渺小又胆怯,尤其是在黑夜来临的时候,房子变得静悄悄的!
多年以后,当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得不离开阿拉卡塔卡时,大屋就成了他最大的精神负担,因为他想用文学成就它,一半为了忘却,一半为了纪念。他后来多次提到的那部萌生于青少年时期的长篇小说,指的就是《大屋》《百年孤独》的雏形。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2
在与世隔绝的马孔多里,浓缩着一个世界,浓缩着世界上的各类人,也浓缩着世上所有的孤独。
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的所有角色,像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虚无比的灵魂。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从里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读出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位屡经失败,却又百折不挠的科学家,总是拥有着无尽的幻想和无穷的毅力。他身上映射着所有的科学先驱者的影子,狂热和冷淡,鲁莽和沉着,探知的欲望和放弃的意念,各类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体现。他试图用磁铁挖掘黄金,试图将望远镜作为武器,试图把水银冶炼成金子。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于朝夕相处的妻子乌尔苏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为。可是当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谜底时,他却被当作疯子,被捆绑在栗树树干上,被迅速地遗忘。昔日的炼金梦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虚无,他只能忍受着生与死之间横亘的痛苦——无尽的孤独。马尔克斯似乎在用这个,表达着对所有的开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至于乌尔苏拉则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劳动者。在那个时不时闹得天翻地覆的家中,她永远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她从没有唱歌的乐趣,也没有游玩的雅致,各种劳动如同拼图一般拼凑出她那紧凑而又孤独异常的一生。她无处不在。她的身影出现在家具的迷幻倒影中,出现在朴实无华的天地中,出现在糖果小作坊的喧嚣声里。她又虚无缥缈,就像是来到人间通过劳动来赎罪的亡灵。到最后,伴随着她的死亡,她的名字也被丢到了记忆的深渊之中。作者写出她冗长的一生,同时也是对哥伦比亚所有孤独的劳动着的赞歌。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3
多年以后,当我读到“马孔多在下雨”这句话时,我回想起了我第一次听说百年孤独的那个遥远的高中午后。
百年?很久。孤独?令人不解。在高中某个时间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内心强烈的阅读欲望就被唤起了。但是碍于学业紧迫,那时候 即便忙中偷闲也是拿一些爽文来读,于是就那么错过了。之后再见到这本书就是在所谓的“死活读不下去了书排行榜”,红楼梦和百年孤独分列状元榜眼。《石头记》的厉害我是知道的,理所当然《百年孤独》也不会好读到哪里去,于是拿起的书就又放下了。一直到我读完《金陵十二钗》才恍然大悟:有多么死活读不下去,就有多么经典多么好看。看完此书后更加确信了这一真理,《百年孤独》,一本好书,一本奇书,一本神书!
提到此书不得不说其描写的硕大的家族以及交杂错综的人物关系,重复七代的人物而且还长的人物名字,确实给阅读带来了很大困难。二十六万字的书,我读了整整七个多小时才读完—而且我看其他人很多十几个小时才读了一半的。但是如果认真阅读,并且把握住书中稍纵即逝的行文脉络的话—我承认这本书乍看上去非常的乱—还是可以很好地理解到作者的深意。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4
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羽和诸葛亮。
先说关羽,他十分重情重义,忠于刘备,曾放弃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追随那位发迹的哥哥,显示出难能可贵的忠,更有兄弟之间不离不弃的感情。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要曹操的高官厚禄,毕竟这也不是不义之财,何况此时刘备尚未发迹,曹操又有雄兵百万,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的人品也令人敬佩,他全力辅佐刘备。如果没有他,历史必将改写,天下不会三足鼎力。刘备病逝前曾嘱托诸葛亮:“我那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如你实在帮不了他,就取而代之吧。”但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如既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三国是鼎力的时代,更是义薄云天,忠义家士的时代。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5
我国古典文学《西游记》是我最爱看的书,它是一部神话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唐朝时期,唐僧和尚和他的三个徒弟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一起去西天取经,最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唐僧的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大家一样,我最喜欢的就是大师兄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在取经的道路上每次都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都能开动脑筋,战胜困难,在取经成功的“大业”中发挥了特别大的作用。
其次就是二师兄猪八戒,他鼓着个大肚皮,成天好吃懒做,背着个大耙子,还天天号称自己是天蓬元帅。猪八戒性格憨厚老实,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底,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师徒四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我们要努力改正才行,这样我们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在《西游记》这本书中,我们发现一个发人深省的一个问题,尽管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甚至有人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的现象。但是他们有一个灵魂人物——唐僧。他们带领大家目标坚定,理想,他们那种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让我由此联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我想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6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名着》,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学说,既强调了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名着》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孙悟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说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中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7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施耐奄和罗贯中合作而写成的。书里讲的是各种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他们个个性格鲜明、光彩照人。里面的鲁智深、武松、林冲、宋江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众多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武松。
武松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他还有超人的力气和勇气,在景阳岗他赤手空拳打老虎,铁锤般的的拳头,三两下就把老虎给打死了。这里我非常佩服武松的`勇敢和气魄。
武松还是一个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人。当他知道哥哥被西门庆欺负而死的时候,他先去向官府告状,他相信官府会主持公道。可是官官相互,告状不行,他便亲手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然后便去了自首。从这儿可以看出他是个敢作敢为光明磊落的人。
?水浒传》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好看,把毎个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把每个打斗写得都非常逼真。比如景阳岗打虎中,把武器松、店家、老虎的动作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里面的一拳一脚描写的非常到位,人物性格刻画得非常鲜明。
?水浒传》还反应了宋王朝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欢看这本书。
名著300字读后感篇8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人人都知道的故事。故事神奇、精彩,每次读起《西游记》,我老是会情不自禁地进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这只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上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当他大闹天宫时,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的世界,搞得一团糟,大人想哄住他,封他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住。最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仿佛像是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度过了漫长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人生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我们只要不怕困难,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像沙僧,诚恳老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唐僧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孙悟空,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名著300字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