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不仅是对文学的欣赏,更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读后感的分享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书籍的关注与讨论,形成良好氛围,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篇1
这个寒假,我读了《红楼梦》青少年版。我知道,《红楼梦》是我国经典文学巨著,是曹雪芹用一生的精力创作的旷世杰作。
?红楼梦》里有许许多多的精彩的故事,其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我最喜欢的章节。这一章节里,各种人物描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刘姥姥家里非常穷,穷到没饭吃,于是她就到贾府寻求帮助。当她第二次来贾府时,贾母接待了她,带她参观了大观园,还请她吃了午饭。
在饭席上,刘姥姥拿着比铁锨还重的叉爬子,对着一碗鸽子蛋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了,一口茶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哎哟哎哟;宝玉早就滚到祖母的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同样是写笑,但每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描写又是多么的生动,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读到这里,我也感受到把刘姥姥为了生活自嘲、自贬,把穷苦人的卑微写得入木三分。大观园里的一切对于贾府的贵族来说,是那么的平常,但对于贫苦农民的刘姥姥来说,一切却是那么的新奇,以致于她在大观园里闹了不少笑话,这也反映了作者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古代贵族的批判。
这样的精彩描写还有很多很多,真希望我也能向曹雪芹一样,写出精彩的文章就好了!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篇2
读《红楼梦》,读到最后满心情节都退潮而去,只剩下干枯的残念,只觉人情淡漠不可自胜。
看一脉而承的人勾心斗角,画眉描眼,不由便仿佛已是七旬老妪,炎凉世态打在略有钝重的心上,也只剩下迟钝的痛觉——原来多少嬉笑驽骂,多少月明风清,多少依顺体己,通通都是戏台上虚晃的一枪,犹剩看客叹息不觉反倒显得矫情了。
看那王夫人提携探春,待庶出的她那般好,也不过是愿在周姨娘面前再赢一句:儿子比不了儿子,女儿攀不上女儿,饶剩一个探春也是“亲外”,这样的胜负快感不知给了她几多满足。更何况滩春的能力对她一直都“有用”:管理家政有用,针锋对决有用,嫁个外番王爷更有用。过程和结果,细节与概况一样折腾人,谁也无心照看一个“别人”。存于世上,人或多或少都在偏袒自己,现世的我们并没有比多少万年茹毛饮血的先人更善良与更文明。
还有那厉害了一辈子依旧两手空空的琏嫂子,持家几年,连猫狗都厌弃,丈夫不爱婆婆不疼,哈着脸欺下媚上掉价儿带伤的还不是自己。一个女人的心并不大,谁放着软香温玉不要去做劳什子铁血娘子,谁有犯得上撒泼放野做戏给别人看。亏空、尤二姐、抄家、丈夫远谪,几场情景剧闹下来,多厉害的角儿也只是在病榻上捧个药罐子,身边的丑角倒是脱了面具上演大反转。——谁尚且不会自甘变作冰,又岂得是谁做的女子呢?
浮生真的那么丑陋而可鄙么?看着金钏儿投井,我们自我安慰如今还得一夫一妻制;贾珍和尤氏貌合神离亦可辩驳爱情的坟墓并不多。当下时,对于此种残忍,我们斤毫年个默认了。寻求解释和出路,创造反驳以求开脱,从来都只发生在我们“设该命题成立”之际。
或者真如史铁生所言,人不仅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且是被分开来一个一个抛的;或者只是生物学上定义的人类之间天然的竞争关系;或者我们内心从未辍耕预设的自留地;或者曹公已经明示生死悲凉。
读《红楼》,读得指尖眼梢都是心伤。在那样的明朗之后突觉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绝望。所谓困兽,所谓虚妄,所谓清空,统统都不是词,它们已经越过我们自身,抵达不能言说的真相。
而我们依然在别人的故事和自己的悲怆之中,兀自掉下泪来。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篇3
大家好,我叫姜慧颖,今年九岁了,是三年级的学生,你别看我个子不是很高,也有点瘦,但书却读了不少,我可是个小书迷呀!我的书架总共有三层,上面摆满了书,有知识丰富的科普书,有妙趣横生的漫画书,有生动有趣的故事书,还有……
有一天,我在邻居家跟那个小朋友玩游戏,看到一本《红楼梦》我非常想看,于是我就问她借,那时我以为她不会借我,没想到她居然爽快地答应了,我心里顿时开心极了。
一回到家,就拿起《红楼梦》专心致志地看着,到吃晚饭时,妈妈已经喊了好几遍了,我都没有听见,因为书里面的精彩类容太吸引我了,妈妈起的火冒三丈,对我大喊了一声,这声音就像打雷一般,我只好不舍地放下书去吃饭了。我很快吃完了饭,接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一看,一直看到晚上七点多钟,这时妈妈叫我去床上睡觉,我不敢不从,只好去床上睡觉,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红楼梦》总像伸着一只小手骚扰我的心,意识我悄悄地到书桌拿出《红楼梦》随手找了个小手电筒,钻进被窝,头也缩了进去,我打开手电筒,翻开《红楼梦》,借着手电筒那微弱的光,又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站在我的床边,她听见有刷刷的翻书声,就掀开我的被子,看见我打开手电筒在看书,便生气地说:”像你这样看书会伤害眼睛,而且还影响睡眠,这样做是不好的习惯,明天做完作业再看吧。“我轻声地说:”对不起,妈妈我错了,下次不敢了。“妈妈见我承认了错误,心平气和地说:”不过话说回来你可真是个小书迷呀!“听到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篇4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痴梦仙姑林黛玉,绛洞花王贾宝玉,谁为情痴,二人终别离。
林黛玉这株绛珠草注定要用短促却美丽的一生来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情,她偿还的方式是用自己的眼泪。曹雪芹绘了一个脱俗而高傲的林黛玉,但这一缕芳魂也注定是脆弱而寂寞的。多愁善感、睹花落而伤春尽,见残红而悲泪洒,是她的一切,除此,她一无所有。用草来形容她大多是不合适的,草有韧劲,而林黛玉却软弱,每日泪眼朦胧,这泪时而来得有由,大多是显得有些小儿女状了。
贾宝玉本是一块天外的顽石,获得灵气之后来到人间。林黛玉的眼泪仿佛是上天的甘露,滋润着贾宝玉的灵气,使他如同他身上从天外世界里带来的那块玉石般始终出淤泥而不染。在女儿众聚大观园中,贾宝玉是那样的幸福,他是一块被黛玉眼泪感化的石头,始终保持他那如同顽孩般的性情。
他们的结局却只能用惨烈来理解,林黛玉的优柔寡断导致她气绝身亡,而人们至今还在”讨伐“贾宝玉为何只是出家而未能有勇气与林黛玉”生不同时死共穴“。其实封建家族已经让他们的灵魂受尽折磨而死,没办法,生不逢时。
读罢谁知自己也沾染上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不禁感到古人的悲哀,但更多的是对于当下人们对感情当成儿戏的感叹。
黛玉的愁,宝玉的痴,宝钗的痛。穿插流淌于从未歇止的明争暗斗中。暗潮汹涌处,如水的纯洁会隐晦于脏污的泥沼,如诗的澎湃,终究也会隐消于句点。于是这便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悲剧,我该庆幸吗?亦或叹惋再三?之后,人去楼空,大观园步步走入衰败,一切的繁华,奢靡,虚伪,罪恶化成云烟。那痛苦的岁月化成把把利剑,探入了多少人的心口。
烟洗风梳后,人伴秋水前。不由得魂儿竟飘进了大观园,至今,我仍为雪芹先生的文采所醉,一本不轻的《红楼》,所有的,不知是几百张薄纸,还是无数的愁思,沉沉的,如同浸润了离人泪,又化作鸳鸯手中的剑,直直探入心口。雪芹先生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华丽文字及丰厚的时代文化底蕴所堆砌的碉堡,在我看来,他真正的成功是在看尽了人性的善与恶,当时社会的凶与险,官场的奸与诈,于混沌的世道上,竟颤颤地开出了一池绚烂。越是毫不掩饰的黑暗,就越能成长灿烂夺目的神奇。也许,这是拜先生的经历所赐罢,点点滴滴,经过的不只是心与血的交汇,水与火的洗礼,而是一个时代的盛衰,人心的成长。破败之后的废墟下,是多少思想的积聚,空留下近代多少学者苦苦唏嘘着往日的繁华,思虑着余下的荒芜。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篇5
今年断断续续的又读完了一遍《红楼梦》,掩卷而思,真有一种“云深不知处”之感,红楼中那些可爱又可怜的女孩儿,牵动着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心啊。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独具人性,千人千面,没有丝毫的雷同首先要说的就是黛玉,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身世孤单,精神压抑,加上寄人篱下而又性情高傲敏感,使得自己十分脆弱。黛玉初进贾府时,时时小心,事事谨慎,言谈举止慎之又慎,恐怕被别人耻笑。
第一次见到宝玉其人时,油然而生了一种亲切感。而宝玉眼中的黛玉,自然与众人眼中的不同,“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所以当发现这个“神仙似的妹妹”没有玉时,竟摘下自己的玉,狠命摔去。
很多人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我也佩服黛玉的美丽才情,但总觉得大家闺秀就应该如宝钗般大度有气量,不要像黛玉般小肚鸡肠、尖酸刻薄。宝钗博学多识,深沉理智,端庄贤淑,然而也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的出嫁其实更多的是遵从母亲之命,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亦不被自己所爱的丈夫。
贾母说她的一段话我很喜欢;“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待他好,他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做人就应该这样,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红楼女儿们个个个性鲜明、美丽可爱,《红楼梦》这本书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品读的好书。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篇6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红楼梦》
她,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注定一生与他爱恨缠绵,为他伤心而终。他,天然风韵万情思,他缘定一世和她分分合合,因她痴于情爱。
因生母过世,外祖母念及黛玉无人依傍,便遣人接进荣国府。一世情缘就此拉开,恩恩怨也就此展开。
宝,黛初见便有似曾相识之意。而此时,宁。荣二府一派繁荣的景象,吃穿用度皆于外面不同。贾母待黛玉万般怜爱,所吃所用皆与宝玉相同。众姊妹见她虽有不足之症,却自有一番风韵,也喜有这个妹妹。黛玉自小便识字读书,本就聪慧,又有贾雨村教导,因而写诗作画不在话下。可宝钗的到来却使得大伙认为黛玉过于孤高自许,其豁达是黛玉所不能及的。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宝。黛二人也渐渐熟悉,其感情也是外人所不能比的。王熙凤掌管了府中的大小事务,荣国府建大观园欢庆元宵佳节。
18世纪上半叶,封建的中国,土地高度集中,官吏腐败。宁。荣二府有权有势,少不了阿谀奉承的人,其用品也是极其奢侈。同时,所处于阶级下层的农民却要饱受饥饿之苦。官宦世家一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而对于底层人民来说银子也是一个奢侈品。只为迎接元春探亲大费周章未免太过浪费。
花开花落万物总有凋零的时候,黛玉葬花一首葬花吟惹多少人尽洒泪。孰不知家大业大的宁。荣两府也有衰败的时候!黛玉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贾母也想让宝玉宝钗二人早日完婚。一曲终落,贾府恢复往日的繁华,却已物是人非。前世债,今世还,惹多少恩恩怨怨。
黛玉,你如梅花般孤傲高洁,却败在了一个“疑”字上。我为你的离去悲,为你的结果痛。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个年代,那个家族,只一把荒唐言诉尽内心凄。一把辛酸泪,只为有情人。我愿化作一只青鸟,翱翔于时光的边际,只与你作伴。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篇7
或许,人生是如诗一般的美好;或许,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许,人生如戏剧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一般,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荡气回肠。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红楼梦》这般精彩,所以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了体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诗如歌般的岁月,有过开心的笑容,有过伤心地泪水,有过真心的悔责…谁都有过失败,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公也如同所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作者是我们自己罢了。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震撼内心的经典名著,才会让这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想必经典诵读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们国家这些古典文学,也让人为之赞叹,耳熟能样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都在人生长河里,如宝石般栩栩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远行在如戏般的道路上。
人生如戏。曾几何时,那些古时的文学大师们,把满腔热血,把人生感触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跟前,名著让人慢慢感悟,经典让人回望过去…就让我们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尽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红楼梦第一回的读后感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