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嘘》教案精选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提前规划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课堂的评估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绘本《嘘》教案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绘本《嘘》教案精选8篇

绘本《嘘》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西瓜,通过分割、搬运回蚂蚁窝,在搬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是每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绘本,了解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具有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重点)

2.善于观察绘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难点)

3.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蚂蚁和西瓜图片,故事ppt。

2.绘本《蚂蚁和西瓜》。

3.教师自制大西瓜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利用歌曲《蚂蚁搬豆》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唱歌曲《蚂蚁搬豆》。

2.教师出示西瓜和蚂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今天蚂蚁要干什么?(出示西瓜)哦,原来蚂蚁发现了一块大西瓜。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1.出示大西瓜画面,教师讲故事:在一个好热的夏天的下午,不知是谁在草地上放了一块大西瓜,甜甜的大西瓜,引来了几只很小的小动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引导幼儿畅所欲言,猜猜会是哪种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2.出示有蚂蚁的图片,提问:这么大的西瓜,请你用好听的词形容西瓜的味道。如果你是蚂蚁,你最想怎么做?

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模仿蚂蚁吃西瓜的样子。

3.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片,教师讲述故事:蚂蚁们ー下子就吃饱了,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嗯,一只蚂蚁搬不动,嗨哟,两只妈蚁也搬不动,嗨哟,四只小蚂蚁还是搬不动,图片上的小蚂蚁是怎么搬西瓜的?他们用力了吗?你是怎么看出米的?(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合适的动词,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4.请幼儿为蚂蚁们出主意想办法把西瓜搬回家:蚂蚁们怎么样都搬不动,蚂蚁数量太少,力气又小,即使非常用劲也搬不动大西瓜。我们快来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吧。

教师小结:西瓜实在是太大了,看来光靠人多没有工具是不行的,靠工具整块搬也是行不通的。

5.开动脑筋,帮蚂蚁们想办法。

教师提示:怎么分工好呢?用什么办法搬既快又省力?请幼儿分组讨论。

6.幼儿讨论后出示蚂蚁分头行动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的小蚂蚁们用的办法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它们是怎样分工的?想了什么办法搬运西瓜?我们一起来和小蚂蚁铲西瓜、背西瓜、抱西瓜吧!)

7.故事最后部分:西瓜都吃完了,还剩下什么?(西瓜皮)把西瓜

皮搬回去做什么呢?“哈哈,这是蚂蚁的西瓜滑梯,真是太好玩了,小蚂蚁们正在玩西瓜滑梯和跳水呢。

四、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播放故事《蚂蚁和西瓜》,让幼儿完整的听故事。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了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3.教师小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五、随音乐搬着西瓜走出活动室。

绘本《嘘》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坚持梦想总会实现的美好,萌发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情感。

2.解读图像并乐意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表现。

教学准备:

故事ppt、音乐、录像

教学流程:

导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体验舞蹈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知道芭蕾舞

1、(出示芭蕾舞照片)这是谁?你知道的芭蕾舞是怎样的?

(二)阅读故事

1、介绍小雅。这是小雅,和我们一样大。她尽管很小,却一直希望像天鹅一样地飞舞。(接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小雅的故事)。

2、看图听赏。

"小雅非常喜欢跳舞。她经常一个人、独自手舞足蹈。小雅的姐姐是跳芭蕾舞的,小雅很羡慕,所以,常常模仿姐姐的一举一动。

看,姐姐干嘛小雅也干嘛。你们看见姐姐在干什么?对!姐姐换衣服,小雅也手舞足蹈地换衣服。

看,姐姐干嘛小雅也干嘛。你们看见姐姐在干什么?对!姐姐练习舞蹈动作,小雅也手舞足蹈地练习动作。

小雅跟着姐姐脚尖点地、单腿舒展、挺直下蹲,练得非常快乐。

可是,妈妈说:你还小,芭蕾舞很难。等长大了再……小雅喜欢跳舞,小雅觉得年纪小,也可以喜欢跳舞。所以,她悄悄地练习舞蹈动作。提裙站立、脚尖点地、挺直下蹲……小雅觉得一点儿都不难。因为小雅喜欢舞蹈,要知道,喜欢就不难。"

1)跟着小雅学舞蹈孩子,你觉得这些舞蹈动作难吗?你们试试。

谁来表演一下?动作和图片上一样吗?谁来提醒ta一下?

瞧!你们也觉得这些舞蹈动作不难。

2)看着图示学舞蹈(出示简笔图)这些舞蹈动作难吗?你能看懂吗?请你试试。

谁来表演一下。我们提醒他一下。

我们可以把动作做出来,难吗?我们来帮助一下小雅,把动作说给小雅听。谁喜欢帮助小雅?

看,说说这个动作。归纳:手、脚、头、身体

3)看图讲述:小苹果。

4)看图讲述动作比赛。每组只能讲5句。

5)幼儿说老师做。

6)还有许多舞蹈动作我们可以来讲讲做做。

3、回归故事小雅觉得就算再难的动作,她也愿意练习,因为她喜欢跳舞。你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

就这样,有一天,他们家要发生一件大好事,你看出来了吗?

看图听赏。

"是的,终于,在一个花儿飘香的日子里,妈妈帮姐姐欢欢喜喜地穿上纱裙和芭蕾舞鞋、又帮姐姐仔仔细细地盘好了头发、再帮姐姐漂漂亮亮地化了妆。啊!姐姐今天要演出啦。家里的好多亲人都来了。爷爷奶奶、美丽的姨妈和不爱说话的舅舅,都来了。大家一起看姐姐的芭蕾舞演出。

演出开始了。姐姐和她的伙伴们在发着光的蓝色舞台上跳了起来,人们仿佛看见一群白色的天鹅在发着光的蓝色湖面上翩翩起舞。大家被迷住了。

可是,小雅却睡着了。

演出结束了,大家兴奋地夸奖姐姐简直是芭蕾舞明星。妈妈和姐姐都很高兴。这时,一旁的八音盒里传出了这首关于天鹅的音乐。小雅从梦中惊醒,她手舞足蹈地穿上衣服,努力地跳了起来,她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天鹅在森林里飞舞。

大家也被迷住了。姐姐大声提醒小雅:"小雅,快!谢幕啊!"小雅提起了裙子,朝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获得一片掌声。接着,躺在妈妈腿上睡着了。

大家对妈妈说:"你们家有两个芭蕾舞明星!"圣诞节到了,小雅得到的礼物,就是练习芭蕾舞的衣服和鞋子。

终于,小雅可以和姐姐一起练习跳舞。她觉得无比幸福!"

4、解读封面。

这就是小雅的故事。为这本书去个名字吧(出示书名)为书取个名字吧。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呢?因为我想对爱跳舞的小雅说"跳舞吧,小雅"。对爱画画的天天说:"画画吧,天天"。你特别喜欢干什么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吧。

绘本《嘘》教案篇3

教学意图: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绘本很关键,因为有趣的绘本,不需要家长老师的刻意引导,孩子对有趣的绘本自然而然就感兴趣了,不注重文字的多少,而是以孩子感兴趣的图画表现出来,《好饿的毛毛虫》图画很生动,文字很少,而且又简洁,很适合孩子看。符合孩子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毛毛虫破茧而出的生长过程。

2. 用肢体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3. 感受色彩美。培养阅读兴趣,发展观察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ppt 图片

教学过程:

1.出示ppt毛毛虫面包图片

这是什么?见过真的毛毛虫吗?它长什么样?

2.理解故事内容

结合ppt讲解故事

(1)讲到“它想要找些东西来吃”ppt停止。

毛毛虫想去干什么?如果你是毛毛虫你会去吃什么?一起看毛毛虫去吃什么了!

(2)讲到“星期五,它吃了五个桔子,可是,肚子还是好饿。”

毛毛虫吃了这么多水果,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星期五吃了五个桔子。星期六应该是几个?数数是不是六个?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好吃的?你吃过哪一个?

(3)讲到“到了晚上它就胃痛起来”

它为什么胃痛了?怎么才能不胃痛?

(4)讲到“把茧咬破了一个洞,钻了出来”

告诉小朋友,钻出来的不是毛毛虫了,你们猜猜谁出来了?先不告诉小朋友是什么!

看图片:知了猴长大后变成了知了、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小青蛙。

它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是不是一点都不一样,毛毛虫和它们一样长大后也和小时候不一样。想想毛毛虫从茧里出来以后会变成什么?

提示:它会飞,喜欢花。

(5)继续讲完

毛毛虫变成蝴蝶了。

3.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幼儿扮演毛毛虫,钻进布袋做茧。随音乐作蝴蝶飞出教室。

教学延伸:

回家和家长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好饿的毛毛虫》(美)艾瑞克·卡尔 著。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活动让幼儿有兴趣的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内容。在每个环节我都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画面的内容,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活动预设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情绪也控制在相对积极的水平上,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绘本《嘘》教案篇4

【目标预设】

1.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及语言表达训练。

3.通过阅读,明白负鼠妈妈不想让宝宝笑的原因及大熊想学会笑的原因,体验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阅读封面

1、小朋友,你们喜欢笑吗?遇到什么事时会开心地笑?你笑的时候妈妈开心吗?

2、可有的妈妈却不喜欢自己的宝宝笑(出示封面)认识它们吗?(认识“负鼠”)高个子是谁?你怎么知道它是妈妈的?另一个呢?对,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裘裘。裘裘在干什么?妈妈的表情怎样?

3、这是一本书的封面,有趣吗?读一本书就要从书的封面读起,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书的名字,谁认识这几个字?

指名说。

齐读书名。

“不要再笑了,裘裘!”猜猜是谁对谁说的话?

3、负鼠妈妈为什么不想让自己的宝宝笑呢?猜猜看!

都觉得好奇是不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书!

二、阅读故事,感知内容

师讲述故事内容,学生边听边看图。

(部分章节采用猜测阅读,进行想象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

三、发挥想象,自由编绘

1、这个故事会怎样有趣地发展呢?拿起你手中神奇的画笔,自由地编一编吧!

2、学生自由编绘。

3、交流。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建议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讲述这个故事,并表演故事内容。

2、向学生推荐作者的另一本书《小老鼠和大老虎》,希望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

绘本《嘘》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明白虽然小猴子做了淘气的事情,可是大猴子还爱他的道理。

3、激发对父母、老师的热爱之情,并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感情。

活动准备:

?我爱你,小猴子》绘本一本 ppt 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绘本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上面有些什么字?你认识哪个字呢?(幼儿自由谈论)

2、书的题目是“我爱你,小猴子”,你觉得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大猴子会在什么时候和小猴子说呢?(幼儿自由谈论)

二、 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前半段

a、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为什么?他做了哪几件调皮的事?(幼儿回忆讲述)

b、如果你是大猴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还会爱小猴子吗?说出你的理由。

2、继续欣赏故事后半段

大猴子还爱小猴子吗?最后大猴子给了小猴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还说了一句什么话?

三、 情感迁移

1、猜猜,大猴子是小猴子的谁呢?

根据幼儿的零碎回答进行提升,归纳为“家人”“老师”两组,家人和老师是怎样爱我们的呢?我们来分组讨论,请小组长负责记录,教师巡回观察。

将记录单贴在板上,并由小组长作简要介绍。教师小结

2、表达自己对大人的爱

你想对爱你的大人们说一句什么话呢?(背景音乐,幼儿一个一个接着说,教师用动作引导,尽量不出声)将幼儿的话用录音录下来,结束后放给幼儿及家长听。

绘本《嘘》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能够大胆地猜测画面内容。

2、仔细倾听故事并理解小熊从不爱刷牙到爱刷牙的转变过程。

3、知道牙齿的重要性,懂得要爱护牙齿,坚持每天刷牙。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有个新朋友来到我们小(6)班,(出示课件图一)它叫小熊包力。

2、小熊包力在干什么呀?它张大嘴巴露出了牙齿,要跟我们小朋友比一比谁的牙齿最白最坚固呢。

二、观察图片,讲述故事。

1、(图二)小熊包力原来的牙齿可没有这么好,因为他最讨厌刷牙了。他总是想:这么多牙齿,我怎么刷也刷不完呀。不如我今天先不刷牙,等明天再刷。所以每次妈妈叫他去刷牙,包力嘴上答应了,可其实呢他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

2、(图三)就这样,包力每次都偷懒不刷牙。有一天晚上,包力又像平常一样不刷牙就上床睡觉了。

看,他睡着了吗?(出示图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谁来学一学哈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样子?

3、(图四)就在包力快睡着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嘴巴里怪怪的,他从床上爬起来,张开嘴巴照镜子。(出示图片)啊呀,发生了什么事?

包力嘴巴里一颗牙齿都没有了,他高兴极了。猜一猜包力为什么还会高兴啊?

4、(图五)包力高兴的去找朋友们,要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出示图片)他碰见了哪些朋友啊?包力高兴地对他们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一个牙齿都没有了。"可是包力没有了牙齿话都讲不清了。

朋友们听了包力的`话怎么了呀?小兔的手在做什么动作?朋友们手指着哈利,哈哈大笑说:"瞧你,没有牙齿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朋友们说了什么?

5、(图六)哈利继续去找朋友,他又碰见了谁?(出示图片)哈利会对啄木鸟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告诉啄木鸟。可是啄木鸟也取笑他。

6、(图七)包力没有了牙齿,除了说话不清楚,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出示图片)包力回到家,妈妈准备好了晚饭,看看都有什么呀?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包力还能吃到吗?为什么?包力现在还高兴吗?他会感觉怎么样啊?

7、(图八)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包力找回牙齿吗?有位朋友哈利了,是谁?(出示图片)猫头鹰对他说:"包力,如果你要找回牙齿,你就要做到每天早上、晚上都要把牙齿刷的干干净净的"猫头鹰让包力要怎么做啊?

8、(图九、十)现在请你看看包力的牙齿回来了吗?(出示图片)原来这是包力做的一个梦,它的牙齿其实没有掉,现在天亮包力起床了,看,包力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

三、游戏。

1、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像包力一样每天刷牙啊?如果不刷牙会怎么样啊?我们应该每天都认真刷牙这样牙齿才会又白又坚固。

2、那让我们一起来刷牙吧。(播放《刷牙歌》)

绘本《嘘》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妈妈是每一个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妈妈总是不计一切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我妈妈》这一个绘本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它以有趣的内容,生动的画面,简单纯朴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急尽夸张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妈妈形象。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带孩子走进绘本,在阅读中再次体验充满温暖的亲子情感——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理解画面所表达的内容。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感受母爱的温暖。

活动重点:能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经验,大胆讲述。

活动难点: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图1:(“爱心和花朵”图案),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块花布,你看了感觉怎么样?这么漂亮这么美丽的花布会穿在谁的身上呢?

2、出示图2:(绘本《我妈妈》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后猜测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

这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她看上去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妈妈?

绘本《嘘》教案篇8

教材分析

这本图画书故事温馨,情节曲折,视角非常生活化,读来让人会心一笑。似曾相识的事情,让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孩子经常会有不喜欢吃的东西,比起生硬的说教,这个故事里的熊爸爸、熊妈妈、熊爷爷、熊奶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小熊的心理转变非常孩子气,也非常自然,这将会让许多孩子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和自己很像的熊宝宝。

这本图画书始终贯穿着温暖的爱和关怀,看得人心里软软的、香香的,这也许就是作者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吧。

活动目标

感受小熊家温馨快乐的气氛以及故事紧张曲折的情节。

理解故事,知道究竟是谁吃了小熊的粥。

学习动词"摇""放""采""吃"。

活动准备

生活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吃粥的生活经验并了解"魔鬼"的意思。

教材教具准备:《谁吃了我的粥》图画书一本、视频展示仪一台、微波炉一台,小碗与小勺每人一套,甜粥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 引起兴趣,导入话题。

(1)教师出示盛甜粥的小盆,询问幼儿:你们吃过粥吗?喜欢吃吗?

(2)教师往粥中加蜂蜜和葡萄干,引起幼儿兴趣,并告诉他们:这是小熊的粥喔!想知道小熊吃掉它了吗?

(3)配班老师扮演的小熊把粥端走了。

2. 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紧张曲折的节奏。

(1)教师和幼儿一同翻看图画书,共同认知故事中的人物:小熊、熊妈妈、熊爸爸、熊爷爷、熊奶奶。

(2)讲述《谁吃了我的粥》。

在每一次小熊去老树桩那儿的时候,请小朋友猜测:他的粥还在不在?被谁吃了?

引导幼儿体验小熊的粥两次被"魔鬼熊"吃掉以后的那种既紧张又有点舍不得的复杂心理。

(3) 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动作理解故事。

模仿故事中小熊的表情,感受小熊从不喜欢粥到喜欢粥的心理变化。

模仿故事中的动作:"摇头""采果子""爬上树张望""放在外面""咝溜咝溜地吃粥",熟悉故事有趣而曲折的情节。

教师提问:究竟是谁吃了小熊的粥?

3. 分享"小熊的甜粥",体验吃粥的快乐。

配班老师扮小熊端着粥出来,在微波炉中热一下,请大家分享。

延伸活动出去一起玩"魔鬼熊和小熊"的游戏。

场地:没有障碍的道路两条。

材料:大塑料碗人手一个,浆果树若干(用塑料饮料瓶装饰而成)、小桥、石头路、山洞。

规则:幼儿按意愿分别扮魔鬼熊和小熊,谁先跑到对面的树桩处(用凳子代替),捧起大碗"咝溜咝溜"地吃粥,谁就胜利了,就可以拿到老师事先放在那儿的奖品。

活动反思

1. 活动目标

一开始,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幼儿自主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验小熊一家的幸福和谐,理解家长对孩子深沉的爱。后来,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谁吃了我的粥?》这本书的内容和教育价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有些复杂和深奥,情感目标定得较大,在幼儿没有深入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这些情感得共鸣是无法传递到的。于是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阅读活动的教育目标是:幼儿自主探索故事过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到“厌食”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初步理解全家人对小熊的爱。

根据目标,我把此次阅读活动调整为三个阶段完成,也就是三个课时。把“充分体验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同时,理解家长对幼儿深沉的爱”放在最后一个课时,将小熊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幼儿自身的情感当中,帮助他们理解家长对自己深沉的爱,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2. 活动开场白

在以往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老师习惯于这样开场:“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这样的开场往往导致教师和幼儿不能把阅读活动和故事讲述、看图说话区分开来。阅读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并不是单纯地让幼儿掌握一个故事,学会看图讲述。

我园关于绘本阅读的理念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坚持,让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要保证在固定的阅读时间里让幼儿有新鲜的阅读体验,所以每次活动的开场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抓住孩子的`心,还要把这种阅读理念渗入幼儿的心里。基于以上的阅读要求,我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为阅读活动起了一个固定的名称——“阅读故事屋”,并且根据幼儿对咒语的特别偏好,设置了一个阅读咒语“故事屋,故事屋,开门吧”。经过几次实践,我们改良成一个固定的“图画书阅读屋”开始仪式,就是活动开始时师幼共同的开场白。

我们发现,幼儿非常期待每次绘本阅读之前的这个开场,也因此而对阅读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同时,开场的这一环节不仅能帮助幼儿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还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让幼儿带着一颗愉悦心开始阅读。

3. 重点环节设计

本次阅读活动的第四个环节,即“片断赏析”环节是调整过的,一开始的安排是,播放重点页面ppt,让幼儿通过自己对图画的理解,找出线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能够大致读懂故事,但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不能支持他们对自身理解的顺利表述,因此这个环节师幼之间产生不了有效的互动,进而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低。于是,我们重新做了调整,一边播放画面,一边教师朗读。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使幼儿对图画和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进了幼儿的阅读自信心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一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够在归纳故事大意的时候说出“因为小熊不爱吃粥,所以家人才把粥放到了树桩上让魔鬼熊吃”这样的话。

绘本《嘘》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喂小动物教案8篇

中班教案沙反思8篇

剪纸一教案参考8篇

春节拜年作文精选8篇

冬天教案最新8篇

《认识钟表》教案8篇

期中总结班会教案8篇

263个人总结精选8篇

家具合同精选8篇

德教育教案优质8篇

绘本《嘘》教案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