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昆虫教案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精心编写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教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捉昆虫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捉昆虫教案5篇

捉昆虫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四、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捉昆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捉昆虫教案篇3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5、分组欣赏,共同。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捉昆虫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总—分—总”的写法,练习概述,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

3.认字10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4.理解“浓厚、隐藏、无限、小心翼翼、欣赏、训斥、迷恋、强烈”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法布尔的像,提问:“认识法布尔吗?知道他的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3.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4.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法布尔,无限,暮色,纺织娘,欣赏

樱桃核,浓厚,蜗牛,中毒,小心翼翼

训斥,迷恋,殿堂,雕像,强烈

洞穴,纪念,驱散,隐藏,怒气冲冲

1.开火车、全班读。

2.讨论难点词语,帮助学生扫除生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方式写的?(总—分—总)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这篇课文讲了法布尔的什么事?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思考:“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表现在哪?(找出重点词)

2.练习用:“无论...还是...”说句子。

3.“无限”什么意思?(板书: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好奇心)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写了课文讲了法布尔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什么?(法布尔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第二件事是什么?(法布尔为了观察虫子、捉虫子而遭到父亲的训斥。)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请画出重点词句。)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

(课文没有直接写法布尔怎么找虫子,怎么入迷,怎么忘记了时间,而是从侧面——妈妈的角度写。天已经晚了,“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的农活儿都干完了,法布尔还没有回家,他沉浸在什么事情里,以至于连家都忘了回?)

(想象:当爸爸妈妈干农活儿的时候,法布尔在做什么?)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这句话知道昆虫不好找,法布尔找昆虫找了很久。

“三天前”、“终于”可以看出法布尔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已经找了三天了,可见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2.师:你们想想,三天前他听见纺织娘的叫声是什么心情?(好奇)今天他找到了纺织娘,他的神态、动作会是怎样的?(惊喜、激动,高兴得跳起来)心里说了什么?

(真是太棒了)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3.师:(指引学生看课本插图)看,法布尔就是这么专注地寻找了三天。

师: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4.纺织娘的叫声很“动听”,称它是“歌唱家”,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写法,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从法布尔的话中体会到他找到纺织娘时心中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5.师: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尔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学生朗读法布尔的话。)

师:读得太棒了,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高兴)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五、想象情境,练习说话:

你能想象吗?当小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法布尔又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提供提示语:

妈妈听了法布尔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她嗔怪说:

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生气地说:

小法布尔两眼依然发着光,不以为然地说:

虽然父母批评了他,小法布尔依然(,),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纺织娘,偷偷地笑了。

六、指导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七、作业:

1.熟读第4、5自然段,再从中标出重点词语,根据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法布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想一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寻找纺织娘

无限的好奇心,放鸭子时观察甲虫

捉昆虫教案篇5

目标:

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准备: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过程:活动(一)捕捉昆虫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活动(二)昆虫运动会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活动(三)饲养昆虫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建议: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活动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捉昆虫教案5篇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参考8篇

昆虫记读后感400字优秀7篇

昆虫记第五章读后感8篇

读昆虫记读后感500字7篇

昆虫记的读后感优秀7篇

5以内加法教案大班数学教案5篇

教案荷花教案5篇

教案荷花教案推荐5篇

教案荷花教案模板5篇

中班教案微笑教案5篇

捉昆虫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