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出色的教案使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核心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关键内容,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植物课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尝试利用根制作工艺品,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
2、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种在沙盘里、图片若干、三座小房子、各类根雕根制艺术品。
2、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烧杯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1、以收到礼物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大家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没有?让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什么样的?
(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幼:青菜有根,长在土地里。……
(4)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一般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2、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想好后可以轻轻地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2)介绍须根、直根、块根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谁来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老爷爷的胡须。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好,这种根真的好像老爷爷的胡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须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有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师:我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直根)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
师:有没有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不一样的?请你把它拿到前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我们把这些根叫块根。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3、给植物的根找家
师:(在三座小房子上贴上三种根的图片)根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4、了解根的用途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师:看了图片后想想,这个根有什么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师:植物的根对人类有什么用处?
(3)你看到根还有什么用处?
(4)组织幼儿欣赏各类根制工艺品。
3、制作根制工艺品。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
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生长
按时浇水、防虫、除草……
教学反思: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
[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 (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不意味着结束,活动室外才是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进行课外拓展,对激发幼儿探完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活动反思
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4
一、建议开展的时期:
三月份
二、主题来源: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三、主题的内容与要求:
1、关心周围与我们一起生活的花草树木,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要爱护植物。
2、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
3、了解一些种植蔬菜的新方法,关注技术在蔬菜培植中的运用。
4、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四、环境创设:
1、利用季节的特征,将活动中室的一面板用各种田野里的东西装饰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幼儿似乎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从而感受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植物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萌发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活动室内悬挂幼儿自己制作的树,将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3、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幼儿每天去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4、布置一个“植物的问题”角落,把幼儿发现的植物问题在墙壁上展示出来,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讨论。
5、开设一个“小药铺”展示各种有保健作用的植物。
五、资源整合:
1、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菜场,了解蔬菜的种类及食用方法等知识.
2、培养孩子爱吃蔬菜的习惯.
3、请家长收集有关植物的知识,并让孩子认识周围常见的花和树。
4、带孩子去参观温室技术,了解无土栽培。
5、收集一些保健茶和里面的成分组成的材料。
六、活动反思:
1、在进行“温室里的蔬菜”这一活动时,有许多孩子问:什么是温室?它是什么样的?由于我们的周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温室,我只能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在田里搭的那种半圆形的,(幼儿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尼龙棚),我就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搭的尼龙棚就是科学种田的一种,尼龙棚里很暖和,冬天可以种植夏天的蔬菜,如:番茄、蚕豆等,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对于我的这个讲解,孩子都能理解,虽然“温室”离我们很远,但尼龙棚却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我还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回家到尼龙棚里去一下,感受一下尼龙棚里和尼龙棚外的不同,回幼儿园后讲给小伙伴听,有尼龙棚的孩子高兴的答应了。
2、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蔬菜有季节性有所了解,也体会到科学种田的好处,对无土培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农民伯伯也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对温室种菜感到非常的好奇;我就想:如果能带孩子们真正参观一下正规的温室,看一下里面各种各样的蔬菜,包括无土栽培的,那该有多好!
七、主题总结:
对于“有用的植物”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一、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二、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三、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四、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五、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分析标记图的图案,了解这些标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3、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
活动准备:
1、常见的安全标记图:红、绿灯;禁止吸烟;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2、图片若干,小纸片每人2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安全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什么?然后分别出示其它标记,引导幼儿认识具体方法同上。
二、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1、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标记?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用笔画下来。
2、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三、请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上的安全标记,请幼儿在小纸片上自己设计安全标记。
四、讨论:
1、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
2、想一想,在我们班上、在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
五、小组制作标记每组选择一个标记主题,自由分配任务,合作完成。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7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让幼儿感知绿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环境技能目标 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情感目标 幼儿以自身的肢体语言体现绿色植物的美,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重点
通过看绿色、亲绿色、种绿色让幼儿感知绿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环境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参与环保的意识
物质准备各类绿色植物、绿色背景、绿色地毯彩色种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导入:
1、看绿色老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玩一玩!
老师:啊,这儿的空气真新鲜呀,原来这儿有那么多的绿色植物!有绿色的-,有绿色的-,让我们在这儿玩一玩吧!幼儿自由玩耍。
2、亲绿色老师:玩得真开心呀,我和小草、小树成了好朋友,我也想变成一棵小草,你想变成小草、小树吗?
小草、小树们一起来跳舞。
3、种绿色老师:小草、小树们有点累了,休息一下吧,咦,这儿有一座动物新村,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老师:这只小鸭告诉老师这儿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绿色,那怎么办呢?我们来为它们栽些小树、小草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栽树。
4、结束活动和小动物们再见,结束活动。
大班植物课教案篇8
活动目标
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知道常见的蔬菜水果可食用的部分是植物身体的哪个结构。
活动准备
“植物的身体结构”组图;“苔藓、蕨类”图片;“哪个部分可以吃”组图。
活动过程
组织谈话,鼓励幼儿讨论人类和动物的身体结构,导入主题。
——请认真看看你们的身体,你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你家有养小动物吗?小动物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小朋友们对人和身边小动物都很熟悉,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样很熟悉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一定能够说出它们的身体结构,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组图“植物的身体结构”,引导幼儿了解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1.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说说植物的身体结构。
——植物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东西。这是一株西红柿,请你认真观察,说说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这是什么植物呢?(花生)
——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教师操作课件,逐一呈现植物的身体结构。
小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出示图片“苔藓、蕨类”,帮助幼儿了解并不是所有植物的身体结构都由六部分组成。
——所有植物的身体都是由六个部分组成的吗?
——植物多种多样,有些植物的身体结构只包含了六部分中的几个部分,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是什么植物?猜猜它由几个部分组成?
小结:苔藓、蕨类等植物一般由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出示组图“哪个部分可以吃”,引导幼儿识别日常所吃的食物属于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教师也可以用实物替代)
——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猜猜它是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呢?
小结: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一样。比如红薯、土豆吃的是它们的根;莲藕、甘蔗吃的是它们的茎;白菜、空心菜吃的是它们的叶子;花菜、西蓝花吃的是它们的花;橘子、西红柿吃的是它们的果实;花生、瓜子吃的是它们的种子。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果园、菜园,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蔬菜,进一步扩展关于植物的认知。
大班植物课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