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教案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教案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计算教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计算教学教案5篇

计算教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m-删除mr提取

5.计算机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计算教学教案篇2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首先,我由“剪灯笼”活动引入了今天的情景主题图,并且根据主题图让学生逐个的引出9×1,9×2,9×3的算式与乘法口诀,并且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乘法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总结出表格的规律。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小组合作,探索接下来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并在书上填写完整。然后请孩子们对于他们的合作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当9的所有口诀都已汇报出来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记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加深他们的记忆。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在练习中,培养他们分析题意的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通过“对口令”游戏,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习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计算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

二、教材简析:

“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三、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算器的外部结构及常用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的四则运算及同级混合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超市购物的发票,发票上项目很多,计算比较繁琐,由此激发学生:怎样才能又准确又快速地算出结果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在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后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再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场合或情况下看到过别人使用计算器?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遇到数目较大或较繁的计算时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器,从而揭示学习的内容,通过交流计算器的应用场合,让学生感受计算器使用的普遍性。)

2、合作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功能,

教师首先让学生做一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学生在全班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教师适时归纳板书:显示器,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什么相同的功能?同时教师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外部结构都可以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学生充当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同学,老师的介绍交流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首先提问:你们以前用过计算器吗?会用吗?(学生基本会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我们来个比赛好不好?接着教师组织比赛,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及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试一试

765+469589×7641600÷128765+496-296816÷68×27

1、10月1日,西山景区接待游客7358人,每人交纳门票费35元,这一天的门票收入有多少元?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学生先自己用计算器尝试操作,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请速度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实物投影),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探讨,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步计算或同级两步计算只要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同级两步计算不必分步操作。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基本上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所以组织比赛活动、让学生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教学生,从而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的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两题,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②分组比赛,第1,2小组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第3,4小组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看看谁快。

15+2082-621000×576549+356887×451305÷45

(设计意图:比赛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使学生感受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③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先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42857×1142857×2142857×3142857×4142857×5142857×6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求出各题的积,然后观察各题中相乘的两个数及所得的积,自主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总结:这几道算式第一个乘数都是142857,,第二个乘数分别是1,2,3,4,5,6,它们的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一样,都是由1,2,4,5,7,8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不过各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但如果把这个六位数的乘数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在一个圆面上,可以发现这六个积里各数字的排列顺序是一样的,只不过起点不同:乘1的积是从最小的数“1”开始,乘2的积是从第二小的数字“2”开始,乘3的积是从第三小的数字“4”开始……,乘6的积是从最大的数字“8”开始。

(2)再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让学生用计算器各自独立计算出得数,然后再出示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让学生谈谈遇到的问题(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

最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后四题的得数,并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及依据,确认发现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体验计算器的有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4、后进行全课总结。

整个活动,老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设疑激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以及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

计算教学教案篇4

教材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教材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材难点: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了解,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计算器

学具准备:

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谜语激趣,轻松导入。

1.猜谜语,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生:好

师:请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并出示谜面,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谜语)

猜谜语

一个东西真奇怪,

上面布满方块块,

用手一摁字出来,

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

生:计算器。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这个谜底有关的知识,那就是……

生:计算器。

师:对!计算器。(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在黑板上板书:“计算器”)

师:看,(师点击课件,显示出一张图文并茂的“计算器”图片)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

生:计算器。

2.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过的的计算器。

师:对了,那你能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器的呢?

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生1: 在商店里,那些售货员使用的就是这种计算器。

生2:在家里,我妈妈每天计算当天的收入、支出都是用的计算器。

生3:我见过我爸爸用手机也可以当作计算器。

生4:在电脑里的打开“程序”/“附件”就有计算器。

生5:在我妈妈的单位里见过。因为我妈妈是干会计的,今天我带的计算器就是她借给我的。……

师:能说得尽么?

生:说不尽。

师:是的,计算器的使用已经是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计算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师:那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

生:会!

师:真的吗?

生:真的!

二、 引导探索、从中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

(一)让学生扮演计算器推销员的角色从中介绍计算器的各项功能及使用方法。

1.提出四人小组活动的要求。

师:很好,既然你们已经会使用计算器,相信你们肯定知道计算器上的每个键的功能以及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吧?

生:略。

师:愿意把你所知道的告诉其它同学吗?

生:愿意。

师:好,那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向你的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完后,选派一名代表扮演计算器的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好吗?

生:好。

师:在活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活动规则吧?请看大屏幕。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四人小组活动的规则要求: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活动,各自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观察看看四个人的计算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果不同,有哪些不同?把知道的告诉同伴,音乐起活动就开始,音乐停,活动就终止。看哪一小组气氛最好。活动完后,请同学们用营销员的身份上台来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师: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那准备好了,小组活动现在开始。(师点击课件播放音乐,示意小组活动现在开始。)

2.进行四人小组活动,。

学生正以小组交流的活动形式在台下讨论和介绍各自的计算器,师下去巡视。学生从中也许认识了计算器的开启键、清除键、关闭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并从中了解了它们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3. 让“小小推销员”到台上的实物投影仪处介绍计算器的功能。

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的补充,并从中归纳出以下几种常用键的功能,用课件展示出计算器的键盘功能简介图(如下图),并用语言说明各键的功能如。

① 开关及清除键 on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 运算符号键:“ + 、 - 、 × 、 ÷ 或 / ”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 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下几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二)初步尝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师:看来,同学们对计算器的认识可真不少,但会不会用计算器计算呢?

生:会。

师:光说无凭,老师可要出题考考你们哦?

生:好!

师:那行,考考自己,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三道题。(课件出示3道计算题:请用计算器计算出①39968+7698= ②64÷8= ③1600-32×28=

师: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会用计算器,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开始。

(学生开始用计算器计算,等学生完成后,用个别提问的形成完成。)

师:第一道题等于多少?

生:65432。

师:第二道题不用说了吧?

生:等于8。

师:第二道题有用计算器了吗?

生:(有些学生说用了,有的学生说没用。两种情况可能都会有。)

师:你们觉得需要用吗?

生:这么简单的题目不用比用计算的速度还会更快。

师:说得妙。

2.从计算算式③1600-32×28,中介绍“m+”、“mr”键的使用方法。

师:第三道题的结果呢?

生1:43904。

师: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2:704。

师:怎么可能呢?(师故意制造悬念,从中让学生知道计算器有聪明型和傻瓜型两种),你们两个是怎样输进去的了?

生1:1600-32×28=43904,我是按顺序从左到右一个一个按下去的(普通型计算器)。

生2:我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按下去,得数就出来了。(聪明多功能的计算器)

生3:我的也是普通型计算器,但我是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去计算的,所以我的结果是704。

师:你俩(生1生2)能上来实物投影仪里演示一下吗?

生:行(可以)

(两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里同时进行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过程,结果确实出现两个不一样的答案。)

师:为什么两个同学都是按顺序按键,但结果不一样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算器,让学生发现两种计算器的不同,一种是较为“聪明”,一种是较为“笨”的,师从中解释到:会直接判断运算顺序的比较聪明的多功能型计算器我们可以称它为“科学型计算器”,不会区分运算顺序的比较“笨”的计算器,我们可以称它为“普通型计算器”。学生可各自检查自己的计算器,判断是“科学型”的还是“普通型”的。

师:其实开始出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估算一下结果,对不对?谁来说说怎样用估算进行判断?

生:先把32约等于30,然后把28约等于30,30乘300等于900,1600-900=700。

师:约等于700,不可能等于4万多,对吧?所以我们可以把用计算器计算和估算结合起来。

师:另外,我们不难看出:答案比被减数1600大,这可能吗?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使用计算器前要熟悉它的功能。

生2:有的计算器在使用时也要按运算顺序计算……

师:唔!真不错。再看回第三题。科学型的计算器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可以直接输入数字后就能得到结果。如果是普通型的计算器,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记了一个中间的结果,然后再计算下一步,还有其他好办法吗?

生:略。

师:还没想出来吗?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吧!那我就揭开这个谜底吧!你们看(师点击课件出示大大个的两个英语单词:“ m+ ”、“ mr ”),普通型的计算器上是不是有这两个键:“ m+ ”、“ mr ”?知道这两个键有什么作用吗?(边说边板书“ m+ ”、“ mr ”,并在黑板注明其功能。)

生:不知道。

师:有了这两个键,即使是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下那个中间的结果了。怎么做呢?依次输入“ 3 2 × 2 8 ”,然后就按下“ m+ ”,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96”,按“ m+ ”的目的是将“896”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依次输入“ 1 6 0 0 - ”,再按“ mr ”就是把896调出来了,最后就是按 = ,结果704就出来了。

生:(肯定会恍然大悟地惊讶)

师:神奇吗?

生:真神奇!(在生发出这样的感叹之余,师补全今天的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师:要试做一下吗?

生:好。(学生肯定会兴致勃勃地开始试验刚才学到的方法。)

师:好了,都会算了吧?

生:会。

师:那老师再出一道题练习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练习题:20655÷ (27×45))

生:(很乐意地练习,都得到正确结果“17”。)

?设计意图:三道题的设计其难度是层层递进的,其中都考虑到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四种运算,而且一题有一题的功能。第一题是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器给我们带来的快捷,第二题是提醒同学们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像这种情况则不必用到计算器了,第三题的功能则是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新操作的愿望,真正的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另外,还设计了一道练习题“20655÷ (27×45) =”,是考虑到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倒减”的方法来解决记住中间数的问题,对全班同学是巩固,对提出“倒减”的同学还是醒悟:“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

(三)说说感想,总结出使用计算器的应注意事项和正确的方法。

师:做完刚才的这几道题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可能会说以下几种感觉,凡是能涉及到边的都给予肯定,但需要解释清楚的还是得反问让其说得更贴切一些。如。

生1:我觉得计算器非常实用,而且非常简便,得数也非常准确。

师:非常准确?那刚才第三道题有同学算出“43904”,是怎么回事呢?

生1:前提是一定要知道自己计算器的功能。

师:对啊,也就是说用了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首先要正确地输入数字,还要根据不同的计算器就会使用不同的输入方法。好,还有补充吗?

生:我认为计算器一般来说比人的脑子要快一些,因为有些同学口算是困难的,比如说32乘以28是很难用口算来解决的,就可以用计算器帮忙,很快就可以算出结果。

师:对,就是像32乘以28这种题口算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就用计算器,那么像第二道题呢?

生:很简单啊!用乘法口诀心算:八八六十四就更快啦。

师:还用不用计算器啊?

生:不用。

师:这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判断该不该用计算器。另外,像第三道题是不是告诉我们:要正确地使用好计算器的话,还要了解自己用的计算器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

三、计算接龙,巩固加深。

出示一组计算题,用接龙比赛的形式完成,如第小组有7个人,8个小组同时使用统一的普通型计算器,由第一个计完并写完第一题后,连同计算器和练习纸一同传给下一个同学,看哪组的同学算得又快又对,哪组的同学就为胜利小组能获得小红旗。题目为。

1129+3855=( )÷56=( )×123=( )-9865=( ) ×36=( )-29999=( )-8952=(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赛中完成接龙比赛的计算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练中悟。〕

四、探索方法,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课件呈现出以下两道计算题① 1+2+3+4……+98+99+100 ② 9999999999×9

教学方式是:教师巡视课堂→ 全班集体订正。

2、反馈计算结果,发现规律。

第一题是一道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

教学里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计算→个别提问出示结果→反馈计算结果→引导提问,使学生明白这道题用简便方法来求解更快捷,进一步强调了不能麻木一味地使用计算器,其实这道题目用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就可以了,从中提醒是否使用计算器之前要考虑使用的必要性。

第二题是一道用计算机无法得到完整答案的题目。

教学时,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学生得出的是“e 8.9999999,处于疑问和迷茫时→让学生说出遇到什么难题了→老师进一步解释计算器中的数据的意思。→出示老师事先准备的“密码”信封分发或在课件中出示这样的“宝塔数的美”的改造题

请算一算,看能不能找到开启规律9999999999×9的钥匙

99×9

999×9

9999×9

99999×9

999999×9……

教学过程:师通过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找出其中的规律→个别提问中让学生说出各题的答案:99×9=891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让学生根据答案说出所发现的规律:学生可能会发现题中所隐藏的奥秘是: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而中间的几位数都是9,而且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的个数少一个。→师接着问学生

师:从以上的分析和探讨,你能说出9999999999×9的结果是多少吗。

生:让学生把结果:89999999991说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从计算结果的规律发现,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懂某些算式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会比直接用计算器计算还要快捷,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询问: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进一步观察是否有再总结的必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加深记忆。〕

六、课外实践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帮助解决生活中一个的实际问题。(用课件显示以下几题,学生发练习纸。)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8千克,请计算。

① 一年(按365 天计算)浪费多少千克水?

② 把这些水分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15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③ 请你调查一下:你家每月饮用几桶水?并算算这些水够你家饮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④当你看到你所统计的这一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请你如实的写下来。

计算教学教案篇5

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具

算盘、计算器、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由来和特点。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请你在算盘上表示出1—9(学生动手)

同样,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例如(边说变操作)10、325、4709、4、练习:

老师说数,请你拨,比比谁拨的快

24686890563276890

345678942094823098

(二)计算器的认识

1、导入:

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1)算盘各部分名称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学生动手在算盘上拨珠

学生进行拨珠比赛

两人一组,相互出题拨数

介绍计算器

使学生了解算盘的结构和记数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介绍功能键:

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简单的计算器。自主学习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2、计算操作: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

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4、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32010—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26×39312÷8

估算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5、练习用计算器计算

63×7842365×734327180÷492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

3849+29563739×254

24010—18925297756÷919

6389×741572×639

51000—2981425488÷236

2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再找一找规律。9999×1=99999999×2=9999×3=

9999×4=9999×5=9999×7=9999×9=

四、小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五、作业:请你拿着计算器与妈妈一起去买一次东西。你帮助算一算应付的钱。

由学生分小组演示介绍)

这个键叫“开和清除键”,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计算的开始和全部清除。

这个键叫做关闭键。作用是用于停止使用计算器。

学生估计得数

先输入题目,然后按=,显示结果。

独立完成

独立计算,汇报,小组内互相说怎样算的?你想怎样验算?

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后交流计算结果

计算后找规律。

使学生掌握科学型计算器使用的一些初步知识,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正确、迅速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

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386+179825—138

off关闭键26×39312÷8

计算教学教案5篇相关文章:

计算机专业简历模板7篇

计算机教师年度总结8篇

2023计算机调研报告8篇

在计算机专业简历模板8篇

计算机销售合同8篇

大专计算机专业自我鉴定8篇

计算机毕业鉴定表的自我鉴定7篇

计算机毕设心得体会参考6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自我鉴定6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我鉴定6篇

计算教学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