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的教案推荐5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案中应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内容的连贯性,教案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知识掌握情况,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古诗《草》的教案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诗《草》的教案推荐5篇

古诗《草》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5、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门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2-3位)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为什么呀?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吧!

活动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有好处。

古诗《草》的教案篇2

主持人: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这次的活动幼儿成果展,共同见证小一班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成果。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欣赏孩子的表演,参观孩子的作品,同时为我们的活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活动流程:

一、欢迎爸爸妈妈的到来,在音乐声中邀请爸爸妈妈入座。

二、歌曲欣赏:

1.集体表演:《我家有几口》、《亲亲热热在一起》、《快跳起来》、《哈哈笑》。

2.个人表演:《雨小雨》、《两只小象》。

三、古诗欣赏

1.集体背诵:《江南》、《清明》。

2.分组背诵:《所见》、《绝句》。

3.分句背诵:《咏柳》、《春晓》。

四、舞蹈欣赏:

1.集体表演:《春天》、《庆祝》。

2.个人舞蹈:《我真棒》,有韩雅倩、房雪莹等进行表演。

五、故事表演:

1.房腾宇《愉快的一天》

2.董雨萌《小松鼠的伞》

3.刘元昊《太阳生病了》

六、儿歌欣赏:

1.集体表演:《小老鼠》、《小柳絮》、《布娃娃》、《小眼睛》、《小水杯》、《宝宝的房间》。

2.分组表演:《动起来》、《轮子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小水洼》。

3.个人表演:《彩色的梦》、《给妈妈过生日》、《拼小人》、《我会骨碌碌》、《鱼来小鱼来》、《钻泥巴》。

七、数学内容展示:

1.唱数120、点数1-5。

2.展示对图形的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

3.2、3、4的形成极其意义。

4.按形状、颜色、小等排序。

八、参观孩子的作品:泥工、折纸、图画,希望家长肯定孩子的作品,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九、结束

再次感谢家长的到来,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心,祝小朋友天天开心,过一个快乐的暑假,成果展到此结束,希望家长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古诗《草》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活动准备:

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相关诗句字卡。

古诗cd、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

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古诗《草》的教案篇4

【教材简说】

本课共有两首古诗,这两首诗言简意赅,贴近儿童生活。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春晓》中诗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瞬间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那声声鸟鸣、落地花瓣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由喜而惜的阵阵情怀。在《村居》中千里莺啼、花草杨柳、春风轻雾,令人陶醉;少年儿童在大好春光中尽情放飞、玩耍。在文字的引导下、在声声的诵读中怎不叫人爱春和奋发!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春天,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多么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从心底由衷地喜欢她。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自由记生字。

⑵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⑴ 师范读。

⑵ 自愿读。

⑶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3、吟诵古诗、唱古诗。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1、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2、在春天里,约会古诗。

3、小组合作,演绎《春晓》。

古诗《草》的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落、少、扬、烟、童”等11个生字。

2.会写“少、处、忙、村、放、春、学”7个字。

3.学习“竖心旁”“反文”两个部首。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1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2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建议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学习《春晓》。

步骤:(一)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儿歌,你们能背下来吗?(全班齐背两首儿歌)

背得真好!对于春天,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话,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激发学习情趣)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我们一样,古时候的文人也作了很多诗来赞美春天。请看这首诗(课件(或看书)出示《春晓》诗文。)。

(二)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有选择的学习方式权利,不过老师在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方式。对于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能依赖别人。如自己可以拼读音节时不能涂省力而去问别人。]

1.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此环节意在在认字过程中渗透汉字的知识、培养识字的能力。分析字形以会写字“少”、“处”、“知”为主。]

(三)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

(四)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整体感知课文,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教学。顺学而导。]

具体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a学习“春”时可以采取猜字谜的形式:“三人观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进行组次练习。

b读题目质疑(如果学生初读时已经提出就直接解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结合“日字旁”理解字义——与太阳有关。指早晨。

d再读课题,导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呢?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通过课件演示,理解“处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别多音字“shǎo”“shào”。

[对生字的学习采取随文识字的办法,安排在朗读感悟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落实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诗句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要鼓励个性体验,如学生对最后一句的朗读可以这样读:花落知多少感慨:花落知多少。也可以悲鸣:花落知多少。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分句读、齐读、合作读、接读、评读等]

(四)熟读成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诵等

(五)写字:

少: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自己描、写。互评。)

处:正方形,外边三笔老师带写,注意撇短捺长、找准斜度。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

左高右低、左长右短,特别是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春: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教师指导(横与横之间的距离、长短。)

[针对不同的字,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合作时间与空间。重点突破难点。]

(六)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

2.选做: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村居》

步骤:(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

2、学生背诵《春晓》

3、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4、齐读课题,学习“村”:

问:关于这个字你都知道什么?(音?义?写?部首及形声特点等,)

[此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展示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多种渠道识字、写字,加强合作学习。]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出示课件你们想看吗?

2、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个性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你能试着认会吗?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

3、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

师生共赏。

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看图、课件演示及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加强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使学生学欣赏,引导学生善于正确评价别人。在评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赛读,使朗读水平层层提高]

在师生评议、竞赛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熟读成诵。

自由背诵、同桌检查。

(七)指导写字。

1.同桌研究,重点指导: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长,注意“木字旁”和“村”中两点的位置关系。

放:板书四笔反文的书写方法。可采取笔画拼摆的方式让学生形象感受。

[低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感知为主,在识字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师范作用、尽量采取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拼摆是一种直观有效的书写指导方法。学生也感到兴趣盎然。]

(八)布置作业:

必做:抄写、听写字词、背诵。

选做: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古诗《草》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爱喝水的教案推荐5篇

认识图形二的教案推荐5篇

社会领域大班的教案推荐5篇

户外活动跑的教案推荐5篇

太阳与风的教案推荐5篇

伞世界教案推荐5篇

教舞蹈的教案推荐6篇

玩石头的教案推荐6篇

幼儿好宝宝教案推荐5篇

中班雨科学教案推荐5篇

古诗《草》的教案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