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构思教案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语言表达需简洁准确,避免冗余描述,是教案编写的语言规范,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鸡蛋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鸡蛋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区分生熟鸡蛋,感受其不同的重量、外形等。
2、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想象、探索欲望和兴趣。
3、感受生活的奇妙和乐趣,进一步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1、5个生鸡蛋和5个熟鸡蛋。
2、一把手电筒。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小朋友吃过鸡蛋吗?吃过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生鸡蛋能吃吗?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呢?(引发幼儿讨论。)
2、引导幼儿上前观察生鸡蛋和熟鸡蛋,可从生熟鸡蛋的'外形、重量上区分。亦可让幼儿摔破鸡蛋区分。鼓励幼儿自由想象。
3、让幼儿自主思考,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4、教师到各个小组倾听小组讨论过程,可引导幼儿利用手电筒照射生熟鸡蛋不同,让幼儿发现被照射到的生鸡蛋里面是液体的,而熟鸡蛋是不能透光的。
5、教师引导幼儿将鸡蛋放到桌子上旋转,从旋转速度和圈数大小判断生熟鸡蛋。转得顺利是熟鸡蛋,因为其蛋黄、蛋白、蛋壳是一体的,转得不顺利是生鸡蛋,因为其蛋黄、蛋白、蛋壳没有连在一起,加大了阻力,向心力分离了。
6、让各组幼儿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并且让他们表演他们的方法并尝试说明原因。
7、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回家与父母在一起讨论如何区分生熟鸡蛋,向父母请教。也可回家区分一些别的物品,让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
中班鸡蛋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变换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猜想和探索操作。
2.尝试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猜测那种液体可以让鸡蛋变软,并进行探索操作。
难点: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矿泉水、可乐、醋若干、鸡蛋6个。
2.已在不同溶液中浸泡了6天的鸡蛋。
3.宽口瓶6个、记录表、笔。
4.学习单:《变软的鸡蛋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过醋的鸡蛋和新鲜的鸡蛋,请幼儿比较新鲜鸡蛋壳和泡过醋的鸡蛋壳的区别。
1.这两个都是鸡蛋壳,它们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鸡蛋壳会变黑变软呢?(因为它在一种液体中浸泡了几天)
3.用什么东西浸泡可以让蛋壳变软呢?
二、请幼儿猜想那种液体能够让鸡蛋壳变软,并进行记录。
1.这3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宽口瓶中分别装着矿泉水、可乐、醋)为什么?
2.那种液体能够让鸡蛋壳变软?
三、根据幼儿的猜测他们分成6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1.猜测矿泉水可以泡软的为第一组和第四组,猜测可乐可以泡软的为第二组和第五组,猜测醋可以泡软的为第三组和第六组。谁愿意加入第一、四组(第二、五组,第三、六组)。
2.怎么开始你们的实验?(先放入一个新鲜鸡蛋到瓶子里,再将你们组猜测的液体倒入瓶中淹没鸡蛋)
3.怎么记录你们的实验?(各小组最初的猜测、鸡蛋最初的样子,每天鸡蛋的变化,最后鸡蛋的样子)
4.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中班鸡蛋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感受拼图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幼儿操作纸、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胶棒、小动物头像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动物新村要装修外墙,维尼是墙砖设计师,走我们一起和去看看维尼设计的墙砖吧!
二、感知两种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师:房子的外墙要贴墙砖,瞧,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们都运来哪些漂亮的墙砖?(出示各种图形)
2、初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组合关系
师:这么多漂亮的砖头。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墙砖呢?(幻灯演示两个三角形拼贴)
幼儿向小动物提问:花牛、花牛,你最喜欢什么形状的的墙砖呢?(幻灯演示拼贴)
羊羊的演示方式同上。
3、小结:原来2个一样大的三角形、2个一样大的长方形摆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探索感知四个小正方形月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交代要求
师:维尼给你灰兔、花牛、羊羊家贴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大家都想请维尼来铺墙砖,这次小动物们会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幼儿探索
师:看到4个小图形,维尼犯难了,小朋友先试试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 (幼儿动手拼摆探索)
3、集体拼摆
投影仪上打出:大房子,提供众多对应图形,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结果。
4、总结规律
小结: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维尼吧! (幻灯将图形拼贴完整)
四、感知组合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
师: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维尼要马上回到了自己家,决定把自己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
1、出示图形,幼儿拼摆
出示三块墙砖:1个长方形、2个一样大的小正方形
师:维尼想用这三块墙砖铺到正方形的墙上吗,请小朋友们先摆一摆能不能用这三块墙砖拼成大正方形?(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要边对边,角对角)
2.幼儿展示,总结规律
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2个小正方形墙砖打扮出来了,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也可以拼成大正方形的。
五、探索拼图,体验乐趣
师:动物朋友们都想来铺墙砖,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1、交代要求
师:动物朋友们都想让自己的房子漂亮,每个动物房子贴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
他们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2、操作指导
3、交流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是来源于中班幼儿学期目标中有“图形拼摆”的知识,可让幼儿在拼摆中感知图形的整体与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幼儿对图形拼摆兴趣浓厚,《铺墙砖》活动可让幼儿在图形拼摆中提升认知,在此有一下收货:
1、《纲要》中指出数学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指南》中数学认知中的第一条目标便指出,“学数学最重要的便是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形状,《铺墙砖》活动正是用情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指南》中指出,几何图形作为整个数学概念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认识几何图形能帮助幼儿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认和区分,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注重了幼儿的探索性、操作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让幼儿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让幼儿反复操作、不断探索。先通过观看ppt感知,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拼摆,在拼摆中发现图形间的奥秘,充分调动了幼儿操作的积极性。
4、针对中班幼儿年龄“喜欢情境、乐于助人”的特点,活动中设置了以“维尼帮忙”的情节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活动,带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拼摆图形,开阔幼儿思维,发掘图形的多种组合形式,让幼儿动手、动脑,在探索中提升对图形间的认识。
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不足之处:
1、由于活动是面向全体的活动,活动中拼摆次数较多,材料准备较多,发材料收材料的方式掌握的不妥,导致活动显得紧张。
2、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既要严谨,也要明确,便于幼儿理解活动的目的,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
活动后在班级内进行了二次拼摆,幼儿思维得到了拓展,拼摆出了不同的组合,感受到了图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见,该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思维空间较大,便于幼儿探索。
中班鸡蛋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并能介绍10以内数目的等量配对。
2、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画好的鸡蛋若干,六个小朋友、ppt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ppt??
农场里的鸡妈妈开始孵小鸡了,鸡妈妈想把这些鸡蛋壳做纪念,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观看ppt二,引出数与数的匹配
提问:
你发现鸡蛋壳上有什么?这样的鸡蛋壳该怎么拼?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相同数字上的半个鸡蛋壳,能拼成一个完整的鸡蛋。
三、观看ppt三,引出数与量的匹配
提问:
1、这里的鸡蛋壳与原来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鸡蛋壳上面有数字和图片。
2、教师小结:原来数字与相同的数量也能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鸡蛋壳。
3、幼儿操作:请幼儿来帮助母鸡妈妈,把剩下的鸡蛋壳拼在一起。
要求:
(1)音乐开始操作,音乐结束,幼儿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回到位置上后,必须把你拼好的鸡蛋壳拿在手里。
(3)请幼儿来介绍下你是怎么拼鸡蛋的。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量与量的匹配,如四朵花和四颗树。
中班鸡蛋的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按照幼儿认知的规律,4至5岁的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先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认识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在认识这些单一的图形的基础上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身边的各种图形。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将多种图形组合成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从认识图形到动手拼图形。
活动准备
玻璃板、七巧板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认识图形:了解身边的几种图形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过程:教师分别出示几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并引导幼儿想象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以提高幼儿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使幼儿对这些图形初步产生兴趣。
2:感知图形:激发幼儿的触觉敏感度,通过感知了解图形
活动过程: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利用幼儿的触觉来感知这些图形。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教师蒙住幼儿的眼睛,教师给幼儿一种图形板,让幼儿摸一摸,感知出这是什么图形。(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可请多个幼儿来参加.这种活动可通过感知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参观:激发幼儿对搭拼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
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用多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作品,请幼儿说说“这个图案的每个部分都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以激发幼儿对组合拼图活动的兴趣。
4、动手实践: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些玻璃板、七巧板,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尝试搭拼图案,教师指导。
5、交流作品
活动过程: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讲讲自己搭拼的什么。幼儿可以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展示后还可以继续动手实践。
教学反思
小结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反思:
其一、每个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兴趣、思维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因此,在活动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活动就很难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活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其二、在如何营造活动气氛、有效调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方面,还应该多想一些办法。比如说,在幼儿动手拼图的时候,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在感知图形和展示交流后,都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以多种形式的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中班鸡蛋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熟练地进行单脚连续跳,进一步提高平衡能力。
2.激发幼儿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
3.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提前学习并熟练儿歌《鸡蛋壳,鸭蛋壳》。
活动过程:
1.创设“小鸡出壳”的情境,进行热身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热身活动,重点活动脚踝跟膝关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集体游戏,边说儿歌《鸡蛋壳,鸭蛋壳》边进行单脚跳练习。
3.教师讲解“鸡蛋壳,鸭蛋壳”游戏玩法和规则,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玩法: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集体说完儿歌后,两组幼儿都进行单脚跳,并向对方“进攻”。想办法让对方身体失去平衡,并使其脚落地。脚落地者停止游戏,最后以游戏场上人数多的一队为胜利。
规则:
进攻时不能用手推对方,脚落地后应自觉停止游戏,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4.和幼儿一起开展游戏,锻炼连续单脚跳的能力,教师及时提醒、指导、总结。
5.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放松腰部、腿部、脚踝。
附儿歌:
鸡蛋壳,鸭蛋壳
大白鸡,下白蛋,
没有鸡窝怎么办?
跟狗走,狗咬我,
跟驴走,驴踢我。
鸡蛋壳,鸭蛋壳,
谁先落地谁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争取做得更好。
中班鸡蛋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