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案应当设定合理的教学难度,以适应学生,教案中的多媒体运用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美术活动手工活动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美术活动手工活动教案篇1
中班手工活动教案:纸杯花
班级:中班做课老师:任茵茵赵炳瑶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纸杯花。
2、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者渐进色均匀涂色。
3、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并能耐心地进行涂色活动。
活动准备:
1、出示纸杯花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纸杯花的材料:“看,这是什么?这朵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花的制作方法。
(1)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
(2)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探索不同的分割方式,并运用对比色或渐进色均匀地涂色。
(1)回忆对比色和渐进色。
(2)探索不同的分割涂色方式。
除了把花心和花瓣分成两半涂色,还可以怎么分,才能涂出不一样的效果?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及时反馈幼儿不同的分割涂色方法。
(1)幼儿沿直线见出花瓣。
(2)教师:可以选择对比色,或渐进色进行涂色,涂色的时候要用力,要有耐心。
5、集体展示作品,教师小结。
将幼儿的制作的纸杯花串起来,变成一个个花串。悬挂起来。
中班手工教案:给娃娃做米粉
班级:中班做课老师:任茵茵赵炳瑶活动目标:
1、尝试双手撕纸做米粉,锻炼手部肌肉。
2、初步尝试按照提供的线条或轮廓大胆撕出米粉的配料。
3、感受双手协调撕的动作,体验撕纸做米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纸、彩色纸(上面画有若干蛋黄、蔬菜叶和肉片轮廓线、小盘子)人手1份。
2、逼真的米粉图片和提前撕好的1盘纸米粉。
3、1个娃娃、娃娃哭声音乐磁带1盘和收音机1台。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抱着娃娃,播放娃娃哭的音乐。
教师:听,娃娃怎么了?娃娃为什么哭?肚子饿了吗?怎么办呢?对了,我们给娃娃做好吃的米粉吧。
2、呈现逼真的米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米粉,了解米粉的特点。
(1)教师:米粉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米粉细细的、长长的.)
(2) 教师:米粉是怎么做出来的?
展示提前撕好的一盘米粉。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双手是怎样协调撕米粉的,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纸的一端开始顺着一个方向轮流的往下撕。
3、幼儿自由撕纸米粉,教师进行指导。
(1) 教师交代撕米粉的要求。
教师:今天娃娃肚子饿了,小朋友来撕做米粉喂娃娃好吗?
教师再次提示幼儿双手要协调撕米粉。(2) 幼儿撕米粉,教师注意观察个别幼儿,指导幼儿完成作品。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撕米粉。
4、教师示范撕配料的方法,指导幼儿撕毁配料。
教师:米粉做好了,还要加一些好吃的肉片、蔬菜和蛋黄哦!我们把桌上的彩纸分别按照轮廓线撕下,把它们都放在米粉里,既好看又好吃!
5、幼儿互相欣赏自己做的米粉,并尝试喂娃娃米粉。
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撕米粉的,将自己的米粉喂娃娃吃。
中班美术活动:手工太阳花
班级:中班做课老师:任茵茵赵炳瑶 活动目标
1、 给纸杯涂色,锻炼幼儿的涂色能力。
2、 按规律给纸杯剪“花瓣“,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粘贴眼睛、嘴巴等器官,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意识。
活动准备
纸杯、蜡笔、剪刀、胶棒若干,即可贴(眼睛、嘴巴若干) ,音乐磁带《我是一朵小花》,“太阳花” 作品一幅 ,背景图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请幼儿欣赏作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画面内容: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太阳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粉的。提问:花朵好看吗?你们知道那么漂亮花朵是怎么做的吗?
小结:我们要善于发现周围许多废物都有再利用的价值。
二、幼儿操作,教师讲解示范。
1、 小朋友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纸杯给它涂上颜色。
2、 在纸杯上剪出各种有规律的图案。如:长条、尖条、圆条等。
3、 把剪好的纸杯放在桌上打开就变成一朵美丽的“太阳花”了。
4、 给纸杯花贴上眼睛和嘴巴就变成可爱的“太阳花娃娃”了。
美术活动手工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动手制作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纸搓、团圆的方法,表现毛毛虫的身体。
3、能认真地用纸团一个接一个的粘贴出毛毛虫。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作品一幅。
2、皱纹纸若干、浆糊、棉签、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表示出毛毛虫。
师:你们见过毛毛虫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毛毛虫是怎样动的。
(2)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毛毛虫的示范绘画。
教师:我要画毛毛虫,(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谁来接着画?
(3)教师小结。
师: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一个一个圆组成的。
今天,老师换一种方法让毛毛虫出现,想不想知道?
2、教师出示范画,幼儿观察。
(1)教师引导幼儿比较说出画上的毛毛虫和黑板上画的毛毛虫的不同。
(2)教师小结:毛毛虫的身体是用皱纹纸揉成团黏贴而成的。
(3)教师示范制作毛毛虫,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动手制作。
(2)重点指导:要有序的黏贴纸球,要等浆糊干了才能牢固。黏贴好毛毛虫的身体后,再用水彩笔添画完整。
4、作品评价与欣赏,欣赏分享阅读《毛毛虫去散步》。
(1)幼儿将作品摆放在指定位置。
(2)幼儿自由参观交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趣。
(3)请幼儿欣赏分享阅读《毛毛虫去散步》的手指点画绘本。
活动延伸:
再次出示分享阅读读本《毛毛虫去散步》,让幼儿体验用按手印的方式绘画出毛毛虫。
美术活动手工活动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提供薯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薯条的基本特征,能大胆地画出薯条的长条状,并选取幼儿自己喜欢的纸片进行画面装饰。
2、大胆,自由表现薯条,薯条的形状长短、粗细、分开、粘合均可;背景的装饰也同样提倡让幼儿自由装饰。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ppt
2、彩色纸、白色纸人手一份、固体胶若干、彩色蜡笔、抹布、粗细勾线笔若干
3、轻音乐cd、实物薯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教师问看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2、出示香喷喷的薯条(ppt图一)这是什么呀?它能用干什么呢?(吃的)
3、教师启发引导老师今天给宝宝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薯条,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了解薯条,观察花形状的不同,并进行想象观察
1、播放ppt咦?宝宝们,老师刚刚给你们看了哪些形状的薯条呀?(长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等)
2、实物薯条,认识薯条
教师薯条是什么样子的呢?长长的叫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薯条的袋子是什么?它看起都有哪些形状呢?
3、继续观察各种形态的薯条(ppt3、4图)
教师这些袋子里的薯条看起像什么?(虫子、棒棒糖、蚯蚓、气球等
4、教师点拨总结
教师原薯条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真有趣。
三、教师示范作画“幼儿园的花园”
1、出示操作材料彩色纸、勾线笔、蜡笔、固体胶,引导幼儿讨论作画方法
教师你们想试试做画“香喷喷的薯条”吗?老师这里准备了彩色纸、勾线笔、蜡笔、固体胶,我们和它们一起玩画“香喷喷的薯条”的游戏好不好?先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2、现场演示用彩色纸做画任意不同形状的薯条
教师出示一张白色纸,先用彩色纸做薯条袋子,再用勾线笔画薯条(教师动作显得夸张,好玩,让孩子体验“玩”色中形成各种形态的薯条)
四、幼儿涂鸦作画薯条
1、教师现在请你们也做画薯条
教师现在请你们也做画薯条。薯条想画什么形状就画什么形状,你们试一试,看看谁画的`薯条形状最有趣。
2、播放轻音乐,鼓励幼儿在画“香喷喷的薯条”大胆作画。
教师我们卷上袖子开始画薯条喽!
五、互动评价
1、随机发现幼儿有创意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呀,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薯条,这个薯条的形状像什么呢?
2、自由评论
教师你喜欢哪个薯条?为什么呀?
3、教师总结
教师今天你们画的薯条都画的很好,张老师好像闻到了薯条的香味,真香呀?薯条的形状想怎么变就怎么变,你们以后再画出更有趣的薯条好吗?
美术活动手工活动教案篇4
活动名称:
?奇妙的圆》
年龄班:
大班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材质的圆。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技能目标:
幼儿可以学习各种剪、贴、画、捏等各种手工技法,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创作目标:
幼儿能运用不同技法和材质制作出不同造型的圆的模型。在颜色和造型上创新。
情感目标:
让幼儿和幼儿之间学会相互合作帮助。
重难点:
幼儿能够正确的在圆形上运用各种添加和画法。
教学准备:
ppt、水彩笔、各种不同材质的圆形(熟鸡蛋、纸筒、纸盘子)、各种颜色的卡纸、橡皮泥、剪纸工具、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吧!
用ppt播放图片:
幼儿回答:圆形宝宝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吗?
幼儿回答:略
(二)示范讲解
好了下面来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这是一个纸盘子,它是不是圆形呢,但是呢它现在是白白的我们可不可以让它变一变。来看看它可以怎么变,咦,变成了一个娃娃的脸,它是怎么变的呢?对是画的和粘的。
我们在看看下一个圆吧!
这是一个鸡蛋,它是不是圆的呢!我们看看它可以变成什么样子,看看小朋友还认识它。
小朋友们还认识它吗,对是鸡蛋,不过它变漂亮了,他们是怎么变的呢,他们是用橡皮泥和各种纸来装饰的。
我们在看看另一种圆在家里看见过吗,现在我们看它变装吧,这是一些圆形的纸筒,你们哇!变成各种可爱的娃娃了。他们是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眼睛,头发,鼻子等把它粘在纸筒上,然后就成了可爱的娃娃了。
(三)布置作业
好了现在呢小朋友们用老师带的各种材料的圆来制作你喜欢的圆形宝宝,不过老师有要求哦,
1、可以2个小朋友合作一起商量制作,也可以自己单独制作。
2、制作过程中不可以大声说话和吵闹。
3、不可以在别的小朋友的作品上制作。
4、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制作方法,比如绘画、剪纸、橡皮泥等方法。
(四)巡回指导
1、对能力好的幼儿在造型方面要求创新。
2、对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运用自己会的技法独立完成作品。
3、对能力弱的幼儿手把手的指导他们完成最基本的上色、剪贴和造型制作。
(五)评价小结
造型:造型美观、好看,材料运用恰当。
色彩:颜色搭配好看,色彩鲜明,与作品颜色要求合适。
创意:作品制作大胆、有含义,构思新颖、有创造性。
构图:构图组合正确,构思与技巧达到意返天成、率真自然。
态度:态度认真,积极。
课程总结:
1、本节课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不同事物的另一面。
2、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并从造型、色彩、创意、构图、态度等方面评价幼儿作品。
4、幼儿与幼儿合作完成,可以让他们养成一个相互合作的习惯。
美术活动手工活动教案篇5
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1. 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 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 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u 展示制作步骤。 u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 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 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美术活动手工活动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