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动的例子,作文的可以更加鲜明,易于理解,认真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记忆中的年味作文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1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新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新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新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2
年味
春风已徐徐吹来,盛开在腊月的梅花已经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便与学为伴,与风为友。当春风徐来的那一刻,他伸了伸他的腰,抖起了精神……原来它也在期盼春天的来到。这个年多姿多彩,这个年有足了的年味,这个年烟花漫天……
雪味
真巧!这个年有雪!在风中飘飘洒洒,比星星还多,比棉花还白,比流星还美……它好似上帝赐给我们的圣物,因为我们也有和学一样纯洁的心灵。银装素裹,屋顶上的烟囱,天线杆上的鸟影,远方的荷塘……我突然被姐姐的雪球达到了才转过神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向姐姐还了一个,就这样,一场打雪仗开始爆发了……当我们玩到疲惫不堪以至于倒在雪地里的时候,雪花亲吻着我们的小脸,很凉,很舒服。可就当沾在我衣服上的雪化成了睡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了冷!
火药味
想必大家都清楚,火药味是很难闻的,可是怪癖的我往往觉得火药味很香,甚至是加油站的油烟味,我也一样觉得。第一颗爆竹响起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要过年了,当几十颗爆竹同响的时候我知道过年了。阵阵烟雾开始弥漫开来,把我们重重包围,烟雾好似吞噬了我们一般……耳畔的爆竹声夹杂着火药味,我感觉到了这个年有味儿……可是我们这儿远远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有了这个火药味,就算是一点点我已经满足了。
餐味
夜,宁静。耳边没有爆竹声了,可是热热闹闹地吃团圆饭的声音把我的听觉覆盖了,我的耳朵好似失去听觉了一般……桌上的丰盛的晚餐应有尽有。年糕啊,水饺啊,烤鸭啊,烧鸡啊……我真想窒息于这片空气之中。桌上的老老少少个个都不客气,一会儿工夫就把它吃个精光了。啊!好香的餐味!
年味=餐味+雪味+火药味。这个年真过火。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父亲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咱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咱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咱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4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烟花,鞭炮齐鸣!除夕的天空绚丽璀璨,分不清哪里是烟花哪里是星辰了。虔诚的老人在大门前点燃香烛钱纸,叩拜祈求上苍的庇佑,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乡村新年的夜空更加欢腾了,炮竹声声,连绵不断的.响到天明。
天刚发白,大人们就早已起了床,勤劳的母亲往锅里参满了水,放下在除夕夜搓得又圆又大的汤圆。初一早上,是有很多禁忌的。为了防止小孩的乱语,大人事先准备好了糖果,放在童言无忌的小孩子嘴里。糖含在嘴里,只有了甜!新衣服穿在身上,碗里热气腾腾的汤圆放进嘴里,那份糍粘,那份清香,那份甘甜从舌尖一路奔放到胃里,久久不能忘怀!新年的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吃汤圆的个数也要讲究,汤圆象征财富,是元宝,所以一定要吃过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八大发,十全十美,吃十二个便是月月发财!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万象更新!吃完早饭,给父母磕头拜了年,得了压岁钱。三三两两约去街上,买了鞭炮放在口袋里。插在牛屎堆上,用香烛远远的点燃,双手捂着耳朵躲的远远的。鞭炮把牛粪震开得像缠绕在围栏上盛开的那朵紫藤花般绽放开来。初春暖暖的阳光洒满院子,映着姑娘的脸蛋儿,系着红头绳的麻花辫在新年的空气中张扬着。看!女孩儿跳起绳,妇女们磕着瓜子儿拉起了家常,男人们在打长牌,老人们啪嗒啪嗒的吸着旱烟……不一会儿,村里耍龙灯的来了,人们围了过来,迅速围成了一个圈。人们随着清脆高昂欢快的唢呐声扭动着腰肢,新年的气氛像烈酒一般的浓烈了,情绪更加高昂了,笑声不断充盈着我们的小村庄……
大年初一这天是不能扫地的,地上的垃圾也是财富,不能扫走。厨房的刀也要藏起来,中午就吃昨天剩下的菜肴。团年时的鸡头鸡爪却留了下来,鸡头是权力的象征,是领路人,是责任者,所以鸡头是要留给老人吃的。鸡爪是抓钱手,所以家里的主力是一定要在新年的第一天吃到的。吃了鸡爪,寄托着全家的希望,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找更多的钱,创造更多的财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5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新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新年味儿愈浓。
排在年味儿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儿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新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新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新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新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儿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新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儿很多。都饱含着新年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新年才能得到。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6
好多年没吃过母亲做的腊八粥了。参加工作后,就很少能碰到腊八节时休息回家看望母亲了。等我们姊妹几个都长大离家后,家里就母亲和父亲两人了。每次打电话回去问他们,做腊八粥了没?父亲都说,你们不回来,你母亲都懒得做了。偶尔回家碰上腊八节,母亲要做。我怕麻烦,也怕母亲累,不让她做,就说不想吃。记得那时的腊八粥,母亲前晚就泡好红小豆,黄豆,黑豆,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熬玉米粥,把豆子放进去一起熬,再擀点面条,放些青菜豆腐,还有前一晚炒好的大肉臊子。腊八粥的香味把贪睡得我们早早勾引起来,每次吃饭挑食的我,都会吃两碗还不放手。腊八粥讲究吃剩,所以家家都会做多,热着吃一天。等到中午,玩疯了的我们,就在伙伴家吃了,吃完还不忘品评下谁家的好吃。
后来看书,才明白,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看来这个节日由来已久。而各地的腊八粥的材料也也五花八门了。现在,超市里各式的甜味腊八粥,吃起来,还是没有了儿时那碗咸香的腊八粥好吃。母亲说,你们现在就是“刘秀喝豆子麦仁“,好的吃多了,不觉得香了。这个典故,母亲讲了好多次了。说的是,刘秀当年起兵打仗时,有天行军一日,粒米未进,又渴又饿时,来到一位老妇人家,老妇人用家里仅存的一点麦仁和豆子,煮了一锅麦仁粥。刘秀吃了后,觉得真是天下美味。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天天好吃好喝的,觉得吃啥都不香了。一天猛然想起那碗美味的麦仁粥,就让宫里的御厨做,刘秀吃了,觉得太难吃了,就换人做,还是难吃,一气之下,杀了几个御厨。有大臣就建议皇帝,把老妇人找来。老妇人找来后,老妇人做了一碗,刘秀吃了口,觉得难吃。老妇人就对他说,”你当年觉得好吃,是因为你当时又饿又累。现在,你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就体味不到美味了。“刘秀听了,惭愧不已,派人送老妇人回家。我想,现在的我们,觉得食之无味,也是如此吧,天天如过年,自然就体味不出食物的美味了,也体验不到以前那些浓浓的年味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篇7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最新7篇相关文章:
★ 记忆之门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