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作业,有了一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以下是92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晏子使楚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晏子使楚教案篇1
【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导书写:淄 敝(笔顺)辱 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 欺君之罪 侮辱 敝国
安居乐业 得意洋洋 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晏子使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重点字词.
2.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领略晏子善辩的语言才能,感受晏子的爱国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晏子使楚》的文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晏子出使楚国去领略晏子不凡的勇气和智慧。
二.温故知新
这是一份同年级同学的作业,你能帮他批改一下吗?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王曰,何坐?:坐下(2)吏二缚一人诣王:禀报
(3)圣人非所与熙也:开玩笑(4)寡人反取病焉:疾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答:只是叶子相像,其实味道是不同的。
(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答:大王问:“为什么要绑人?”
三、走进晏子,感受人物的善辩之才和爱国情?
1.品味语言,感受晏子所遭遇的险恶情境
请学生圈点勾画能体现晏子即将面对险恶境况的词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明确:
①背景:楚强齐弱,小国弱国的使者出使在大国强国有诸多的压力
②.楚王有”欲辱之”的险恶心理
③.晏子有”齐之习辞者也”的声誉
④.楚王君臣密谋策划,毫无顾忌地藐视、侮辱晏子和齐国
以上种种都在增加了晏子的危险系数,晏子能否不辱使命,我们静心等待。
2.品味辩驳之词,欣赏晏子的善辩之才和外交家的不凡气度
学生圆点勾画第二段中晏子和楚王和精彩对答,写出你的阅读心得
“视”:挑衅,目光中充满了对齐国尊严的藐视和对晏子的挑战幸灾乐祸而又得意洋洋
“齐人固”:楚王君臣将“一个齐国人”换成“所有齐国人”,从“固”字见其侮辱之意,这以意图羞辱齐国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逻辑漏洞成就了晏子。为后文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齐国的尊严做了铺垫。
“避席”:显示了晏子作为齐国使者的郑重庄严态度,任何时候都不忘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婴闻之”留有余地,“得无”“耶’”等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是对方难堪,已损坏两国之间的关系。
“橘生淮南则为橘………使民善盗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源于水土不同,环境不同,从而推理“人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结论。晏子以事物两相类比辩得水到渠成,足见其智慧。同时“民生于齐不盗”是对齐国人的褒奖,是对齐国的赞誉,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入楚则盗”则是对楚王君臣的有力反击。
“笑”:有楚王的自嘲、有尴尬、有懊恼,也有对晏子的深深折服。
一“熙”一“病”欲盖弥彰,把“侮辱”轻描淡写为开玩笑,是掩饰、是无奈,同时晏子的高大形象从楚王的感慨中折射出来。
小结:晏子以国家尊严为重,对楚王君臣的肆意侮辱,体现了一位使者的外交风范和爱国情怀以及他不卑不亢的气节。
3对话晏子,说出真感受
晏子到底靠什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赢得了楚王对他的尊重?是智慧?是辩才?是个人魅力还是其他?请以“晏子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晏子的评价。
(围绕晏子的机制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不卑不亢的气节出色的外交才能等)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折服楚王的话不长,却句句设伏,步步紧逼,终于胜利的挫败了对方,显示了一位外交家特有的智慧与应变才能,同时了维护了齐国的尊严。面对蛮横自大的楚王,晏子为何表现的如此不卑不亢?因为他心系国家,心怀天下。纵观中国历史,许多文人墨客循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座右铭,抒写着人生的辉煌。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愤;陆游“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不正是志士们敢于担当,一切为国的爱国情感的诠释吗?
与君共勉
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银的尊重的前提,爱国是活的别人尊重的基石,实力是最好的印证。
晏子使楚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知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 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4、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
( 1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 2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找出能体现出使结果的一句话。
2、交流,引导: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 : 尊重
三、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 。
板书 : 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 1 )在这之前,楚王
( 2 )后来晏子
( 3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教师过渡: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 ”画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话的。
四、交流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 : 钻狗洞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 : 瞅、冷笑,读重音。
( 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达到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 : 没人才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
板书 : 没出息
过渡: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 ( 积虑),用心 ( 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 : 反击
五、学习晏子反击
1、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 ( 学生交流 ) 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
出示 : 晏子看了看, 地说:“这是个狗洞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板书 : 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地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 :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3、楚王这城门开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两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2)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 所以楚国是
结果
(4)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5)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
结果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六、游戏:巧填歇后语(形容楚王当时的处境)
七、评价人物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 板书 )
八、课后拓展,积累有关尊重的名??
教师小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九、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钻狗洞 聪明机智
侮辱 没人才 能言善辩 尊重
没出息 热爱国家
晏子使楚教案篇4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二)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晏子使楚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2.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狗国
b.“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成()挥()如()摩()接()
c.“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b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d.“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聪明善辩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
3.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3.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板书设计(同上)
?设计意图】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不成,所以用虚线表示。楚王最后对晏子的态度用红粉笔书写,突出楚王前后的思想转变。“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呈上升趋势,明显地揭示出了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是越来越大,那么,他应得的下场也是越来越惨(往下的箭头越来越长),“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用蓝粉笔书写,“聪明善变、心中有国”用红粉笔书写,是为了强调这是晏子三次战胜楚王的“法宝”。
四、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伙伴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晏子使楚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1、春秋时期,各国争夺霸权,外交方面的'活动往往成为胜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
板书:
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齐,楚两国外交中的故事。(幻灯片1)齐读课题,使:出使。
关于晏子或跟课文有关的资料,相信同学们知道不少吧 谁来介绍一下。
二、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听一听录音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提出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幻灯片2)
(学生提问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3):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三、讨论解决思考题
1、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显显楚国的威风,所以楚王要侮辱晏子。
2、板书:
楚王侮辱 晏子反驳
幻灯片4: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_。
4、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四、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
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⑴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___。
⑵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五、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⑴ 写动作的:__________。
⑵ 写神态的:__________。
⑶ 写外貌的:__________。
六、延伸
1、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读《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教案6篇相关文章:
★ 大茶壶教案6篇
★ 树叶鸟教案6篇
★ 小学篮球教案6篇
★ 德教育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