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连减教案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撰写教案时,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有了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以下是92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连减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连减教案5篇

一年级连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

(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课件。(数纽扣)

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两人一组,互相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数。

一年级连减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知识并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鼓励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其含义及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使学生全面领会掌握连加连减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团结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标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设计了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口算。(课件出示口算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因此对10以内加减法做适当的口算练习是有必要的。通过以开火车的口算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如:师:“小火车呀,开呀开起来,开到哪里去?”生:“开到我这来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p72页图;

(2)学生观察情景图,完整说图意,并提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交流:草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这时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

(4)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式,再指名口答。

(5)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出示:5+2+1=

(6)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数相加,今天的算式是三个数相加,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加。板书:连加。

(7)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①学生同桌摆小棒研究连加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学生代表演示摆法和算法。

③提问:想一想5+2+1先算()加()得(),再用()加()等于()。教师相应板书计算步骤。

④小结:三个数连加,先用前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加第三个数。

(8)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2.教学连减

(1)课件演示p72图;

(2)学生仔细观察图,完整说图意,并提数学问题。

(3)学生尝试练习后再汇报结果,老师板书:8-2-2=

(4)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为连减。板书:连减。

(5)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①学生同桌摆小棒研究连减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②请学生代表汇报摆法和算法;

③出示想一想:8-2-2先算()减()得(),再用()减()等于()。教师相应板书计算步骤。

④小结:三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6)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3.巩固练习

①学生编2道连加、2道连减算式,学生分组练习。

②教科书p72“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三、游戏:

请同学上台表演,引导学生注意台上同学人数的变化。

1.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2.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3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拓展提高

1.猜一猜:我们学校的电话号码。学生计算7道题,每一题的计算结果连起来就是我们学校的电话号码。

(7532754)4+1+2= 9-1-3= 7-3-1= 9-3-4= 2+4+1= 8-2-1= 10-2-4=

2.开放题。笔记本每本3元,橡皮擦每块1元,圆珠笔每支3元,套尺每副2元。如果你买了其中的三种物品,算一算,要用多少钱?小红有10元钱,买了其中两样物品,还剩多少钱?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同时,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1.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

2.拓展延伸:学生说一说有关连加、连减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们家星期一吃了2个苹果,星期二吃了3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连加、连减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总结。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4

7 6

一年级连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100以内连减运算,正确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18-8-9=20-8-7=20-5-5=

17-6-10=13-6-7=19-6-3=

28-8-12=37-20-5=59-50-3=

39-30-4=28-6-20=38-6-20=

3、计算

57-18-26=

指两名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下面各题。

57-7-36=98-54-21=28-7-9=

29-6-17=60-35-17=73-25-17=

2、连线;

3212330

47-9-668-17-2138-20-17

52-18-3227-19-673-25-27

3、在○里填上>、<或=。

38-9-6○3966-23-27○16

47-17-25○278-24-32○22

4、列式计算

(1)车上有42人,到站后下去1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车上有42人,到站后前门下去7人,后门下去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100以内的连减运算,同学们在做题时可以按顺序进行计算,也可以把后两个数加在一起,再用第一个数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教学回顾:

一年级连减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一年级连减教案篇5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中需要竖式计算的。

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前面已经教学过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年级也已经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所以出示了28+34+23这个连加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列竖式计算,学生交流汇报后,我再针对学生平常容易错和忽视的地方给与强调,规范写法,这样的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一、计算教学是否需要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不是每一个内容都需要情境呢?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是由帮农民伯伯摘西瓜这一情境引入的,到底我的这个情境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改为由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引入,这样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自主探讨列竖式计算连加会更好呢。

二、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不能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择出最佳方法,这样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另外,在教学时要钻研教材,要有机整合、研读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渗透,为以后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如,学生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怎样列竖式,那加个数,四个数连加,还会做吗?这样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用竖式做连加;还有就是我们知道满十要向前进一,那现在如果是列的三个数字直接相加的竖式,那就有可能满20,这要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可以涉及到,变成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为后面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多浏览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学质量的步伐,注意积累,让孩子们都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年级连减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上册作文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工作计划5篇

部编一年级学习计划参考5篇

一年级老师个人工作计划5篇

一年级环保演讲稿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

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教学总结5篇

一年级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5篇

2023年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

一年级连减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