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用心才能提高表达能力,好的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语言,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陶渊明作文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陶渊明作文篇1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给陶渊明的定义,他是安贫乐道,他自得其乐,他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
现在是21世纪,当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个社会相比较,现在处处需要竞争,而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在当今社会,不竞争是不行的,然而在竞争中却要做到像陶渊明一样的不慕荣利,在竞争中,不仅要为自己想,也要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不过,每天生活在百花间,看百花齐放,听百鸟共鸣,观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
永远的陶渊明,永远的五柳先生,永远的活在我心中,永远是我心中的天枰。
陶渊明作文篇2
你本是拥有荣华富贵的一代才子,然而你看到百姓的痛苦、官场的腐朽后,你明白自己已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污浊,于是心中的那股想法涌上脑海——做一位行者,不论尘世的喧嚣,做自己。
着一身布衣,穿一双芒鞋,飘然而去,与山间幸福相伴,赠给世人一个坚定的背影。
陶渊明在南山下隐居了两年左右,日子虽苦,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短衣,吃不好也住不好,“但使愿无违,此中有真意”,都是出自这位本应享受富贵,但如今贫苦的人士之口。陶渊明素来淡泊名利,不追求繁华的社会,与世格格不入,甚有隐士风范。自得其乐,爱好读书,又不像世人一样深究,不像世人一样为了名利考官而学习,陶渊明为精神快乐,直率、豪放。爱好喝酒,而且一喝就喝个尽兴,期望不醉不归。陶渊明,性格有时候也比较安静,少说话,凸显出他的守志不阿。
吃,爱喝酒,但不能常常喝,因为家中贫困。所以经常到亲戚朋友家喝酒,家里盛饭的盆子,舀水的盆子经常是空的。
穿,打了补丁的粗布衣,没有金丝银缕的大衣,在寒冷的冬天无棉抵抗低温的.恶袭。
住,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装饰品,不能遮风蔽日。
南山月下的那轮明月,照亮了世人的迷茫,不为权利而读书,不为利益而拼搏,不为官名而生活。正是这轮明月,为世人迎来初升的朝光。
陶渊明,隐姓埋名生活在小山间里,就是为了能过上安静、悠闲的生活,抛开官场上的压迫、剥削,不是金钱为命,只为自己而活,一生安贫乐道。
陶渊明作文篇3
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影响着自己,推动着自己前进的偶像。或许,他就像天使,在前方为我们指路。或许,他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获益匪浅。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他坚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标杆。
五柳先生,他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的君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明君子不会在黑暗、丑恶的现实中与权贵同流合污;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说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会被世俗与权势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远的像莲花一般清纯,不被环境所染指。君子对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独特想法,更表明自己要在黑暗的'现实中保留尊严而不被践踏。
君子对莲的态度和认知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低头,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困难面前应昂起头,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严。
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让我明白了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金钱,名利,富贵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学识才是我们的全部。
陶渊明作文篇4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清高的,驕傲的。陶淵明多次辭官,厭倦勾心鬥角的官場,而嚮往幽遠靜謐的田園生活。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当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进取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银山,始終坚持一颗欢乐的心,坚持一种进取的态度,让自己处于一种主观完美的境界。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陶渊明作文篇5
在历朝历代,人们都向往官场生活,盼望能飞黄腾达,但有位诗人,他身处官场,却向往田园生活,他就是陶渊明。有的人主张积极入世,去实现自己经一济世的宏伟抱负,而他选择了归隐,过着他所追求的田园生活。
把陶渊明与普通人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其性格特点。
从他的角度来说,他选择归隐,是因为他受不了官场的生活,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从我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行为就是懦夫,男子汉大丈夫,有何不可?就算当时的社会再黑暗,再无奈,也要选择坚持,用自己的淡泊名利去挽救,去扶植,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如果实在不行,也不后悔。
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质疑精神。
不过,虽然我不太赞同,但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身心的自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这种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值得我们佩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是多么地厌恶官场的黑暗,又是多么地热爱田园生活啊!
再次补充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完善对人物的认识。
他的无奈,他的追求,他的向往,他的精神,他的作品,为后世所留,遗留在这无际的世界。
陶渊明作文篇6
渊渊博学,明明之理,好一个陶渊明!
初识陶渊明,是在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陶渊明,陶渊明……细细呢喃这个名字,总有股莫名的熟悉感,好像似曾相识,也许是在哪篇文章上看过;也许是从老师口中偶尔听到过几次,隐约觉得他是一个博学之人吧。
学完《桃花源记》,我不禁笑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描绘出这样一个似仙境,宛瑶池的世外桃源?是他的淡泊,是他的洒脱,是他的不羁!
又识陶渊明,是在这篇清新淡雅的诗中——《归园田居》。他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过着清逸、自由的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毅然选择归隐,不再徘徊于丑恶的官场之中,愿扛起锄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心中亦是坦然;即便“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也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再逢陶渊明,便是这篇《五柳先生传》了。又让我见识到了他的淡泊,他的清明,他的豁达。当时在那个昏暗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名逐利,唯独他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也能安贫乐道,自得其乐,饮酒赋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的淡泊清明被世人所传颂,他那种恬淡、闲逸、人与自认合一的隐逸生活境界更是大家所向往的。所以才有了孟浩然的崇拜;白居易的敬仰;杜甫的欣赏;才有了李白的仰慕:“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陶渊明作文篇7
一个美不用地收,遗立于世间之外的桃花源头。那里人人安乐,万物和谐,而正是他让这个桃源明了于世,他便是陶渊明。
或许这只是个奇妙的巧合,“桃源”与“陶渊”,不过这个桃源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这个“靖节先生”的心里,同样也刻在了中国人的心里。他是几千年中国仕人追寻的宁静的归宿,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气度,召示着他超凡的人生境界。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他处在一个混乱的时代,虽不曾有大规模的'战争,但社会始终不平定。他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一个辞赋家。挂着这么多头衔或许很累,因为这些头衔都告诉人们陶潜会写诗,会写散文,还会做辞。而我则不以为为然,因为他的诗是为自己写的,他的散文和辞赋也是为自己做的。那些诗赋都是他的理想和信念。
他二十九岁,因为家贫入仕,但他做官,做了之后又辞,辞了之后又做,直到上面派人来视察,陶渊明不愿来迎接而再不入仕。“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他的宣誓,这是他的尊严与人格。
记得他在归家之时做过一篇《归去来兮辞》,而我总是在心情压抑的时候吟诵最后几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宝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情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那种淡然总让我想起仙人。
我不知道陶渊明是不是神仙,但我知道那淡然潇洒的气质出尘脱俗。
陶渊明作文篇8
一身素衣,一把锄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每天辛苦的农活并没有使你放弃享受田园生活。劳作归来,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夜深人静,听狗吠深巷中;黎明来临,闻鸡鸣桑树颠。
简要叙述了陶渊明的生活?
在众人皆麻木的世道里,你选择辞官归隐;在众人都沉醉官场的幸福生活,你选择了回归自然。官场的黑暗,人心的叵测,使你毅然决然的离开,不在乎多少人的冷嘲热讽,不在乎多少人的冷眼旁观,不在乎多么人的背后评论,不在乎,从你决定离开官场那时,你早已不在乎那些人肤浅的看法。
你性本爱丘山,谁稳中有降不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三十年,你是如何艰辛渡过?是不是每天唯唯诺诺做人,不敢露出自己的本性?是不是每天低声下气,不敢说真话?是不是每天笑脸迎人,不敢随意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是不是每天提心吊胆,必须防着他人的算计?虽然只有十三年,但在你看来不只三十年,可知你度日如年,这是因为你看透了官场的险恶,看透了人心的狡诈,看透了,一切都看透了,突然间你清醒了,辞官归隐,回归自然,用行为证明了自己超凡脱俗。
对陶渊明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语言中肯?
有人说,你逃避现实,在官场上辗转多年后,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你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有人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你很难兼济天下,只能退隐田园。
别人的观点?
我说,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心灵的自由,获得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由衷的赞美之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多少次,望菊想到了你。
陶渊明作文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