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积木教案6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评估标准,以便有效评价学生,教案的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以下是92报告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做积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做积木教案6篇

做积木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大班数学:《数积木》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形。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一只口袋,内装若干长方形、正方形的积木,画有立体图形的图板若干,正方形积木若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正确点数立方形,体验数型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几何形体的特征。

1.出示一口袋,玩“摸摸奇妙口袋”游戏。

教师请幼儿在口袋里摸一摸,有什么?

2.取出所摸的积木。

3.师出示画有立体图形的图板。幼儿在口袋里摸一摸,并说一说:我摸到一个积木,它是长方形(正方形)的。

全体幼儿验证。

幼儿玩“看图说图形”的游戏。通过游戏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为正确点数立方形做准备。

二、播放课件,学习数立方体。

1.出示若干正方体积木,并堆成楼房。师:这座楼房是由什么形状堆成的?它有多少块?我们数数看。

将“楼房”拆开,让幼儿数一数,并说出总数。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板表示什么意思?图板上有多少立方体呢?我们数一数。幼儿自由数一数后交流。

幼儿仔细观察藏在后面的立方体,数一数后把数量填在图下面的括号内。通过实物感知和课件观察,体验数形关系,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幼儿操作练习。

有困难的幼儿课先用正方体积木按图拼搭,再数数并记录。

幼儿拼搭图形,要求要有一部分积木藏(起来)在里面看不到。

幼儿每人一张立方体图,看图在括号里记录相应的数。通过自己拼搭、记录,进一步正确点数立方形。

做积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十几加几、减几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做积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出四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双立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从小关心他人,并能学着做一做。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词语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平”字;学会运用数量词:一间。

2.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平平关爱的美好心灵

3.能读好问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积木)瞧,这是什么?

1)你们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呢?(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我会搭……会搭……还会搭……)

2)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高手。

2.出示课件:

看,有一个叫平平的小朋友,也是个搭积木的高手。看图,说说平平搭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

3.学习生字平、搭、间:

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声招呼。

1)学习生字“平”,读准后鼻音,轻声。指多名学生读,给平组词

2)看老师写平,(师写第一个“平”字,并说出笔画名称)同学们会写了吗?

3)出示“间”:指名读,记住生字。

4)学习数量词:一间、一座:

**看字:门字框就像一座楼房,楼房里有一间一间的房间,比如:我们招待客人的地方叫——客厅(课件),说:一( )客厅;睡觉的`地方叫——卧室(课件),叫:一( )卧室;那么洗手的地方叫——,说一( )洗手间,;放书的房间,可以说:一( )书房

**再看图:出示楼房,一( )小楼

**完成作业本题3:读一读,圈一圈

**交流,并订正,齐读

4.齐读句子,质疑:读了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平平吗?

5.板书课题: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平平去搭积木,看看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圈一圈,拼一拼,记一记。

2.学习生字:这、些、都、住

1)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2)指名读。识记:住、这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三段:

1.赶快读一读课文的1、2、3段话,想想这些房子给谁住了。交流,结合感悟:

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都给谁住?”课文里是谁问平平的啊?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并交流:

1) 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

为什么要给爷爷和他的书住啊?(爷爷很爱看书。平平真是一个很细心的孩子。知道爷爷的书也需要一间房子)读一读这句话

2) 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

为什么要给奶奶住呢?(看得出,奶奶很爱平平,平平也爱奶奶)

3) 一间给爸爸妈妈住。

这又是为什么呢?(爸爸妈妈多恩爱啊!)

4)指导朗读:

***指名读。你是奶奶,你来问一问。一起问一问(亲切、和蔼)

***谁来当平平,告诉奶奶:

2.连起来读,老师来当奶奶,你们就是平平了。男女生对读

3.拓展说话:假如是你,用积木搭了房子,你想给谁住?

四、复习生字:

1.卡片读生字

2.课中操:儿歌《搭积木》

红的黄的积木,方的平的积木。搭间房子,住进去。

搭座高楼,连着天。搭些飞机天上飞。搭辆汽车开起来。

你搭我搭,大家都来搭积木。

3.游戏,兔子登山

五、指导写字:

1.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呢?来,亲亲热热地叫他一声吧!。

2.小朋友们这么喜欢平平,我们就来写一写他的名字吧!出示平

3.范写,说说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书写,并展评。

做积木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在班级的区角里我设置了“建构区”,里面放置了大小不一的积木,孩子们常常在一起拼拼搭搭,有时候积木会变成城堡,有时候积木又变成了大桥……….一天孩子们因为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插孔产生了兴趣,不停地来追问我一些问题,于是我想到生成这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操作中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带来的变化,从而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总结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产生的变化。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积木每人5块、蛇宝宝动态视频。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自由拼搭积木。

你把积木拼搭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拼搭的?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自由搭建,感受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积木的多变,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游戏活动:积木变变变

1、变成一条蛇宝宝。

游戏规则:幼儿将手中的5块积木独立进行连接,变成一条身体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用仅有的5块积木自由搭建,搭建一条能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引发搭建的兴趣和热情。)

2、变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1)、幼儿4人一组尝试将积木连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交流:你是怎样把积木连接在一起,变成长长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引导幼儿在操作构建中,通过比较发现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蛇宝宝变得更长的秘密。)

(2)、小结:积木连接的'孔越少,蛇宝宝就越长。

3、变成会动的蛇宝宝。

(1)、观看视频,发现蛇是会“扭动”的。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连接积木的不同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让蛇宝宝动起来的?

(分析:本环节幼儿尝试用硬硬的积木构建一条会“扭动”的蛇宝宝,进一步激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寻找出能让蛇宝宝会“扭动”的连接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总结:两块积木只要连接一个孔,蛇宝宝就可以扭动了。

三、幼儿相互交流积木的奇妙变化。

四、收拾整理积木。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我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这可能来源于两点:

一、活动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

积木是孩子身边常见的玩具,大家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对它的玩法、性能比较熟悉、了解,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如,拼搭出不同的物体。

二、多次操作活动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很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去看看、摸摸,好奇心特别强,而这节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他们爱尝试、爱探究、爱玩爱动的特性。操作中我设计了三个不同要求的小游戏,幼儿在我的引领下,一次次操作总结,自主发现规律和隐含的秘密,最终得出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会产生奇妙的变化。

做积木教案篇5

[活动名称]:拼搭进阶积木造型

[活动目标]:通过拼搭进阶积木造型,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幼儿专注力;让幼儿根据示例拼搭实践,创造更多的积木拼搭造型,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模式]:室内活动。

[活动教具]:四副“巧虎奇趣积木组”。

[活动歌曲]:搭积木儿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积木组:

h形积木5个,其中小猫、小狗头像各一个,红色、蓝色、绿色各一个;梯形积木1个,扇形积木1个(象头),圆柱形积木四个(一边底面为猴、狗、熊、刺猬,一边地面为香蕉、苹果、梨子、葡萄),推杆一个,绳子两条。

二、进阶造型拼搭

1.拼搭机器人:①一个红色h形积木作底座,上面放一个h形积木,再上面并列放两个h形积木,最上面放一个小猫(小狗)头像积木,顶上可放一个圆形积木。②黄色、绿色h形积木并列作底座,上面放一个h形积木,再上面并列放两个h形积木,一个h形小猫(小狗)头像积木跨放上方;③两个h形积木并列作底座,上面放一个h形积木,再上面并列放两个h形积木,一个h形小猫(小狗)头像积木跨放上方,在小猫(小狗)积木头上放一个小球(两个圆形积木)。

2.拼搭卡车:①四个h形积木并列一排,一个扇形积木放左(右)积木上方;②四个h形积木并列一排,一个扇形积木放左(右)积木上方,另每一个h形积木上放一个圆形水果积木(卡车装水果)。

3.垒高游戏: h形积木相互跨放,逐渐垒高,顶上可放一圆形积木。

4.推杆穿积木:①将红、黄、蓝、绿h型积木首尾相连用推杆连绳穿起来;②将圆形积木用推杆连绳穿起来,变成水果串;③四个h形积木并列一排,一个扇形积木放h形积木左(右)方,用推杆连绳穿起来,变成火车载客四处跑。

三、分组拼搭

四、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唱儿歌:

奇趣积木组,好玩又有趣。能搭机器人,会变大货车;垒高变化多,穿起边水果。

六、小结:

表扬造型搭的快、搭的`好的小朋友和配合协作好的小组。提示小朋友积木造型颜色可根据小朋友喜爱任意搭配,无特殊要求;小朋友可拼搭过程中创新多种积木造型

做积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通过让幼儿有目的地拼搭动物、房子、交通工具等,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营造幼儿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氛围。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力。

[活动模式]:

室内活动。

[活动教具]:

四套“巧虎奇趣积木组”。

[活动歌曲]:

搭积木儿歌。

[活动过程]:

一、介绍积木组:h形积木5个,梯形积木1个,扇形积木1个,圆柱形积木四个,推杆一个,绳子两条。

二、基础造型拼搭

1、搭小猫:

①一个红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猫头像积木跨放上方。

②一个绿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猫头像积木跨放上方。

③在小猫头上积木上方放一个圆形积木。

2、搭小狗:

①一个红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狗头像积木放上方。

②一个绿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狗头像积木放上方。

③在小狗积木头上放一个小球。

3、搭小象:一个蓝色、一个绿色h形积木并排作底座,一个h形小象头像积木单跨放在蓝色(绿色)积木上方。

4、搭火车:四个红、黄、蓝、绿h形积木首尾相连侧放,扇形积木侧放于红(绿)色h型积木旁。

三、幼儿活动,分组拼搭。

四、教师巡视,分组指导。

五、教唱儿歌:奇趣积木组,好玩不辛苦。搭个小狗汪汪叫,搭个小猫喵喵喵。搭个小象能喝水,搭个火车四处跑。

六、小结:表扬造型搭的快、搭的好的小朋友和配合协作好的小组。提示小朋友基础造型积木颜色可根据小朋友喜爱任意搭配,无特殊要求。

做积木教案6篇相关文章:

说不如做作文优质6篇

做清明团作文模板6篇

做项目心得体会优秀6篇

做汤圆作文6篇

做群众工作的心得体会6篇

做好人好事事迹推荐6篇

电脑做合同优质6篇

这样做最好作文6篇

做家务作文300字6篇

做前台的实践报告6篇

做积木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3030